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美學與美術:在密不可分中各自為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7 17:35: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在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召開前夕,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舉辦了一場小型座談會,主要討論美學與美術的關係。參加討論的有中央美術學院殷雙喜、中國藝術研究院王端廷、人民大學牛宏寶、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丁寧、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朱良志和彭鋒。幾位老師圍繞著美學和美術的關係展開討論:

丁寧:美學和美術的關聯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丁寧教授認為,最近幾年有關美學與藝術哲學的關係討論較多,如芝加哥最近舉行了這樣的討論:藝術是否還需要美學?所以沒有了美學,藝術本體論上的問題就很難得到深入討論。同時就中國的教育角度,美育不能完全是抽象的、理論的教育,而要落實到一定藝術實踐,如美術等,從而會形成美學與美術的關聯。

然而丁寧教授還談到,藝術的問題與美學的問題要有所區別,不要試圖用美學的問題來解決藝術的問題。真正的美學只要能夠在其學科的歷史積澱上往前走就可以,而不是去藝術實踐。美學的功能是要去探討美的本質之類問題,而不是直接面對藝術問題,但美學不應該回避藝術問題。總之,美學看問題的角度與藝術的角度有區別。

而對於美術史論研究來説,美學是很重要的。現在美術研究和藝術的關係、和審美的關係越來越遠了。如果沒有美學的宏觀視野和邏輯化的精深分析,美術史有時候就顯得有問題了。所以美學和美術的關聯再強調都不過分,雙方的研究者都應該關心對方的研究,實現雙贏。

殷雙喜:藝術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美學像一個説理的家長

對此,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副主編、藝術策展人殷雙喜先生則認為,現在在美術界變成了藝術院校的公共課——藝術概論,而中國美術和美學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滲透到骨子裏了。儘管像朱光潛這樣的美學家更加重視理論,但他也説過“不學一藝莫談藝”。現在藝術不斷地向美學提問題,要美學回答。藝術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美學像一個説理的家長。但是現在美學經常有很多問題説不清楚,孩子聽不明白就不聽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幹了。這是現在的一個現象。總之,當代藝術這麼豐富,我期待美學家能夠對當代藝術提出的問題給予回答,期待美學家們能夠介入、參與藝術實踐。

王端廷:美學和藝術依然存在一些不協調的關係

而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任王端廷老師在發言中指出,從人類藝術史和美學史的關係來看,美學與美術的關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意義在於,在中國當代,美學和藝術依然存在一些不協調的關係。他發現中國學術界對西方最近三十年以來的當代藝術其實並不了解,我們的創作和觀念是滯後的,以至於出現了一種“醜學”的趨勢。實際上西方雖然在杜尚的階段對於傳統的美是有背叛的,但在杜尚晚年的時候他的觀念藝術就已經超越了“反美學”的初衷,出現了向美的形式回歸的現象。西方的觀念藝術再次成為美的,獲得了一種新的美學形式。西方當代藝術“美學的迷失”的歷史是非常短暫的,而主要是美學的進步。世界上的藝術家仍然沒有離開以往的表現主題,只是表現的手段在變,只是傳統的美學規則和法則發生了變化。

彭鋒:美是有標準的不同的只是看法而已

就此問題,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的彭鋒教授也談到,美的回歸是93年一個美國藝術批評家希基做的判斷,丹托寫了一篇《美的濫用》來反駁他,認為藝術和美沒有關係,藝術應該警惕美的濫用。然而美的問題,成為21世紀美學討論的重要話題。現在,有不少美學家認為美是有標準的,只是在形成美的標準的原因上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牛宏寶:美術與美學的對話止于教條

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發現,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都離不開藝術理論。對現代藝術而言,藝術家對美學的思考構成了美學的重要部分。嚴格來説沒有一種脫離藝術的美學。大多數的美學理論都是建立在對某種藝術實踐的思考上。比如中國美學理論很多就是從《詩經》傳統而來。中國傳統美學實際上是建立在書、琴、詩的基礎上,而西方是建立在戲劇的基礎上。當然這種思考的關係也許後來會發生變化,比如從摹倣到再現到表現的變化。不同的藝術實踐范型可能會激發不同的美學思考。只有當美學變成一種教條的時候,這種對話才會停止,而對於中國當代美學來説應該結束這種“教化”帶來的鴻溝。教化的美學不去思考實際的問題。我們知道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轉機。要從教化美學中擺脫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從形式中闡釋出思想。

朱良志:美學在中國發展得非常不堪

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的朱良志教授直言,美學在中國現在發展得非常不堪。甚至有人認為,我們做中國美學的人常常進入了一種説不明道不白的境地,而藝術史研究的人又常常覺得我們説空話説大話,説不靠譜的話。這並不意味著美學這個學科就沒有價值了。美學有它自己內在的東西。比如,敦煌研究可以有三個層面:歷史方面,藝術方面,精神方面。現在的敦煌研究中,精神方面的研究很少,與藝術關係也不大,敦煌內在的東西很少有人去講。我覺得這種東西恰恰是我們做美學的人要用心領悟的東西。這才是藝術的精神。我現在感覺到,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和藝術的關係越來越少,而更多的是歷史的,側重物質的研究。這次美學大會,我很希望在這方面做些努力。

據悉,世界美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是國際美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esthetics)最高級別和最大規模的學術會議。1931年著名美學家德索(Max Dessoir)在德國柏林主持召開了第一屆世界美學大會,1937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第二屆大會,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美學大會中斷了近20年,直到 1956年才在義大利威尼斯召開第三次大會,此後大會每四年一屆,分別在希臘雅典(1960)、荷蘭阿姆斯特丹(1964)、瑞典烏普薩拉(1968)、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1972)、德國達姆斯塔特(1976)、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1980)、加拿大蒙特利爾(1984)、英國諾丁漢(1988)、西班牙馬德里(1992)等地舉行。隨著人們對美學興趣的增長,大會由四年一屆改為三年一屆,分別在芬蘭拉提(1995)、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1998)、日本東京(2001)、巴西裏約熱內盧(2004)、土耳其安卡拉(2007)等地舉行。今年在北京舉辦的世界美學大會是第18屆大會,大會的主題是“美學的多樣性”。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