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讓城市震撼的農民畫家的藝術水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8 10:31:12 | 文章來源: 浙江線上

農民畫畫家李成芝

當“農家菜”變成城市小資回歸自然的休閒體驗時,“農民畫”似乎仍給人“老土”的印象。如果你持有這樣的觀點,抽空去浙江美術館看一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國農民畫展,就會發現這個觀點也該過時了。不要被羅中立那張膾炙人口的《父親》誤導,這次為期30天的全國農民繪畫展雖然也匯集了100幅當代大師的專業作品,但農民畫家絕對是畫展主角。這些農民遠比我們想像的時尚、專業、有眼界。

漂亮:農民“達芬奇”還是時尚達人

在開幕式上,記者找到浙江美協研究院陳琦,想讓她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畫家採訪。陳琦拉過身邊一個衣著炫目的女人説:“採她吧,她就是我們《來自畫鄉的報告》展上的典型人物——重慶綦江畫家李成芝。”

李成芝讓記者大跌眼鏡,腦中第一反應是:這是“農民”嗎?這個看起來40齣頭的女人保養得不錯,皮膚白嫩,略施脂粉,從頭到腳行頭華麗,而且還是DIY原創,整個一時裝設計師範兒。電視媒體同行盯著她呆看了幾秒,把話筒轉向另一個來自東北、皮膚黝黑、表情憨厚、具有“傳統農民形象”的農民畫家。

李成芝現在的確不是農民了。她已在綦江的版畫院開了個人工作室,一幅作品能賣2萬元,年收入比一線大城市的白領高出幾倍。

“但我20年前是地道的農民呀。”李成芝伸出手給記者看,果然那上面刻滿了土地的痕跡。

李成芝的版畫作品裏有更多的原生態,以及最鮮明的個人特色。那些艷麗的色彩和誇張的造型就和她身上自行設計的服裝一樣,一看就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我從小就喜歡花的東西。”李成芝笑道,“我出生的年代大家都穿灰的藍的,可我媽媽一給我買那些一色的布料我就哭,不肯穿。”如今她早已畫出名堂,這個沒有受過束縛的農民畫家,成了讓城裏人都羨慕的時尚大師。

專業:許江想請老農到美院講課

當然,昨天畫展上還有很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農民畫家。例如衢州的毛老虎,這位61歲的老伯身形瘦削、嗓門洪亮,整個人呈古銅色,講起話來三里之外都聽得一清二楚。直到現在他也還是個標準的農民,在家裏種橘子為生。毛老虎的畫也能賣出上千的價,不過他不把畫畫當職業,這只是他的業餘愛好和偶爾賺外快的活兒。

可是這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伯伯,講出來的話又把記者聽得愣了。當專家們問他農民畫家究竟需要怎樣的專業引導時,毛老虎張口就是“寫生”、“素描”、“造型”、“筆法”等一大堆專業詞彙。他甚至説,曾經因為太過模倣國畫大師的技法而丟失了自己的方向。

“後來我已經回歸了。”毛老虎説,“民間畫要怎麼走?我覺得一定要把咱們的木雕、剪紙等手工藝元素結合進去,你看我畫的《雞》就是這樣。”敢情專家們還在糾結的問題,這位農民畫家已經由經驗得出自己的結論了。

其實,這次畫展上農民畫的水準的確驚動了學術界的專家們。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在參觀畫展的時候就一路不停讚嘆農民畫家們的“專業”。他指著雲南馬關畫家盧正林的一幅黑白木刻《信合之春》説:“這個刀工比我們專業的版畫畫家要厲害多了,我昨天看了很久,簡直想請他到我們學院上課。”

精明:把農民畫印在枕套上賣

在浙江美術館一樓展廳裏,除了來自十個畫鄉的文獻畫展,還有一塊區域陳列著許多印有農民畫的T恤、枕套、絲巾、茶杯等衍生産品,是農民畫産業的一部分。

來自鳳凰衛視的主持人、著名美術理論家王魯湘説在畫展上看到一群女孩,“10年前我買過她們的作品,今天我又看到她們的畫,全是丙烯畫在布上的。她們就問我是以前那些水粉畫在紙上的好,還是現在用丙烯畫在布上的好。我説還是水粉的好,接著就聽她們在熱烈議論。這時候我才驚覺,她們把作品送來畫展就是在有意識地市場調研。”

許江也回憶起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舟山漁民,“他走到我面前説,‘我知道你是院長,你是畫向日葵的,你還寫文章’,我真是呆住了,他居然對我那麼了解。而我們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今天農民的眼界,了解他們的情懷呢?這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城裏人”依然以文明者自居,用居高臨下的姿態界定和圍觀農民畫的時候,真正的農民早就超越在“城裏人”想像之外了。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