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亞洲文會大樓(左)上海外灘美術館外觀模擬圖(右)
在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一幢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的五層樓大廈隱匿于周圍原英國領事館、光陸大戲院、真光大樓、頤中大樓等風格各異、流派紛呈的優秀近代建築群中,並不特別起眼,但這曾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英國皇家亞洲文會大樓的舊址,現在,洗刷掉了外墻上幾次層層塗抹、幾欲讓其“煥然一新”的紅色之後,青灰色的外墻已接近1932年的原貌,外灘地區唯一的當代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即將於今年5月在此開幕,首個展覽《蔡國強:農民達·芬奇》,是這位以擔當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煙火表演設計進入大眾視野的藝術家在國內的第一次非官方創作。
蔡國強一直以探索人類、自然和宇宙的關係,又以大自然轉化的力量和能量為主題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作為此次展覽的創意者、策劃人和藝術家,蔡國強首次將焦點集中在中國個體農民的創作力與社會議題。這幢五層樓的歷史建築經英國著名建築師戴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之手,打通了最上部的三層空間,每一層空間200平方米,共約9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理論上每一層都能做展覽,當代藝術對於空間的挑戰將在這幢原為展示文物、古董、生物標本以及圖書館之用的歷史建築內實現。美術館的票價定為成人15元、學生10元。
目前,上海外灘美術館正在規劃當代藝術家創作展覽、年度策展人展覽計劃、國際研討會及文化講座、外灘歷史建築藝術導賞活動等一系列的跨界展演活動。
一幢有故事的老建築
上海外灘美術館坐落于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的外灘源片區,曾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亞洲文會大樓舊址。此次修繕耗資4000元萬人民幣。該片區緊鄰原英國領事館,是上海外僑最早涉足之地。這幢建成于1932年的亞洲文會大樓,不僅是19、20世紀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也是近代中國最早向社會開放的一座博物館。當年,在這幢五層大廈中,設有演講廳、圖書館、博物館陳列室,參觀者月均7000人次。這個集展覽、文化活動以及知識傳播于一身的機構,成為有別於城市街區中其他建築,帶有文化底蘊和歷史的場所,也是殖民時代獨特的城市肌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