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系列珠寶
對話科斯娜·白特蘭:
表現《易經》含義的景物
來自西班牙不同地方
廣州日報記者:您是在何時開始接觸《易經》這部中國古典著作的?是否一開始就對《易經》很著迷?
科斯娜·白特蘭:23年前,也就是1987年,我在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完成了我關於《易經》的博士論文,並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學習至今。在學校學習哲學期間,我開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明産生了興趣。我對孔子、老子和其他一些中國哲學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併發現他們的著作中參考了許多《易經》的內容,他們的智慧也讓我這本書受益。因為《易經》每一章裏都包含著一個自然圖像(風和水、雷和風、乾和坤等),而我是一個畫家,於是就立刻想到我可以畫出那些象徵性的景色,為它加上一些藝術元素,幫助讀者領略到《易經》的智慧。
廣州日報記者:《畫説易經》中,畫裏的風景取材現實呢,還僅僅是你頭腦中靈光一閃的景象?
科斯娜·白特蘭:《畫説易經》裏的畫是表現主義的景色。它們是在經過對書中每一個章節的詳細分析,再搜索找出那些最能表現出章節象徵意義的景色後才畫出來的。表現主義有著自己的核心,即對物體本質的感知。畫家對物體的認識越深,他或她就越能更好地在藝術作品中將其表現出來。
比起表面現象,表現主義的畫家更加關心的是揭露事物的內在本質,所以他並不總是按照經典美學的規矩辦事,而是自由地配搭顏色和圖像,以更好地表達出物體嘗試著表現出來的內在“生命”。
那些景物不是想像出來的。它們來自西班牙不同的地方,至少每個地方都有一幅畫。另外,《易經》的第一章是“乾”,第二章是“坤”,但作為一名藝術家,我不能夠把它們拆散在兩幅不同的畫裏,因為那樣就會不協調。就像“陰”和“陽”一樣,它們必須是在一起的。因此,我的《畫説易經》裏有63張畫,而《易經》當中是有64章(64卦)。
廣州日報記者:《畫説易經》中,你個人最喜歡哪幾幅畫?西方人是如何評論你的“易經畫”的?他們是否在看過你的畫後,能更容易地理解中國的《易經》?
科斯娜·白特蘭:我所做的每一個系列的畫作,我總是喜歡自己保留一張。而在《畫説易經》中,我不能只選一張,所以我選了三張——第十五章的“謙”(儒家最喜歡的章節)、第五十三章的“漸”和第六十四章的“未濟”。所有看過我的畫的人都跟我説,我的畫對他們理解《易經》很有幫助。這裡面不但有西方人,還有在上海聽過我講課和講座的中國人。《易經》很重要,因為它的智慧適用於任何人,無論它們來自哪種文化或哪個國家。
本報記者 林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