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開一代新風的藏族畫家尼瑪澤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4 22:57:1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生命(絹本) 尼瑪澤仁
 
 
岡底斯·心靈的歸宿(紙本) 尼瑪澤仁
 
文/李煥民

雪域高原進入新時代以後,面對博大精深的藝術遺産,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是新時期藏族藝術家重大的課題。以尼瑪澤仁為代表的一代藏族藝術家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一歷史使命。他們經過數十年的艱苦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懷著對未來的憧憬,20世紀80年代初尼瑪澤仁和同事們一起首次創作出新唐卡畫《嶺·格薩爾王》、《扎西德勒》和《朱德會見格達活佛》3幅大型作品。這3幅極具民族特色的作品的問世,預示著藏族繪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巨大成果受到了藏族廣大僧俗群眾和國內外藝術家的高度讚賞,其中《嶺·格薩爾王》參加了法國1982年秋季沙龍展覽,並被文化部、國家民委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授予優秀作品首獎和佳作獎。此後,尼瑪澤仁更深刻地領悟到要繼承和發展藏畫傳統並使之走向世界,必須下大功夫學習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包括學習和研究佛學經典、藏戲、舞蹈……從大文化的角度把握藏民族長期形成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心理,在民族的文化積澱和現實生活中探索藏民族的精神解放和發展走向。為此,他再次走向雪山深處,拜寺院畫僧為師,與藏族學者廣交朋友,像朝聖者一樣走遍了敦煌和西藏等地的各大寺院,寫了很多有品質的論文,如《藏族唐卡畫的歷史及其藝術特色》、《敦煌寶庫中的藏族壁畫》等。與此同時,他還研究了中外美術史,穿梭于藏族古老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他認為傳統唐卡大都以宗教為內容,無法傳達新時代鮮活的文化資訊。所以,他在自己的繪畫中既保留了藏畫特色鮮明、造型誇張和超時空的特徵,又融會了中國畫的線條和西方藝術的立體造型手段,拉開了與傳統唐卡畫之間的距離。從作品《珠姆遣鶴送信》到《雪域》、《生命》,尼瑪澤仁擺脫了舊唐卡的固定模式,減弱了舊唐卡繁瑣的與主題無直接關係的裝飾,強化唐卡中浪漫主義手法,使主題向哲理的深度發展。

尼瑪澤仁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十世班禪大師的賞識,並賜封他為“班禪畫師”,可以隨時到西藏各大寺廟,接觸佛學與藏學界專家學者,觀摩研究歷代藝術珍品。這使他大開眼界,思想進一步深化,審美水準進一步提高,藝術上又出現了一次新的飛躍。他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上千幅《藏傳佛教歷史故事》插圖和《格薩爾王》大型彩色連環畫。上世紀90年代初是尼瑪澤仁的創作高峰期,他完成了數十幅1.5米以上的巨型絹畫,其中有歌頌勞動的,如《黑白世界》、《暮晚深秋》;有表現民俗風情的,如《遙遠的回憶》、《草原深處》;有頌揚民族歷史偉人業績的,如《米拉日巴》、《宗喀巴遊學圖》、《文成公主入藏弘佛圖》;有表現藏族特有的精神世界的,如《天地間》、《最後的凈土》、《涅槃》、《輝煌的遺跡》、《天界》、《極地的夢》;有描寫神話傳説的,如《鹿的女兒》、《創世紀》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史詩般的畫卷,氣勢恢弘,絢麗多彩,別開生面,極富想像力。

尼瑪澤仁的畫以工筆重彩為主,同時也作水墨寫意畫。他的寫意畫與漢族文人的畫不同,具有敦煌遺風。尤其是他表現藏民族精神世界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如《大象之氣》、《佛天》和《菩提覺悟》等。作者通過豐富的水墨層次,透出神秘的靈光,把讀者帶進一個奇幻的境界。

尼瑪澤仁的才能還表現在雕塑上,他為北京國際科技會展中心創作的大型青銅雕塑《生命·創造·時空》,塑造了飛天的裸女騎著賓士的駿馬向太空升騰的形象,剛勁與優美形成對比,表現出人類通過科技向自由王國遨遊的景象。他為江西弋陽縣龜峰風景區設計創作的巨型石雕《臥佛》,長416米,高68米,臥佛的形象端莊而靜穆,十分宏偉。他為青海省果洛州格薩爾文化廣場創作的《英雄格薩爾王》青銅雕像當是他雕塑中的代表作。《英雄格薩爾王》立足於中國古代青銅雕塑,吸收外來藝術精華,是一座具有民族特徵的現代雕塑,涵蓋了當代藏族人民的審美心理,得到了青海省果洛州各界各族群眾的認可和讚許。

作為十世班禪畫師的尼瑪澤仁,在第一時間創作了《佛門盛事》,描繪了十一世班禪靈童的超凡風采。這幅作品在全國美展中獲得銀獎。2007年,十一世班禪召見尼瑪澤仁,肯定了他工作的成就,併為他所創作的巨型工筆重彩《普賢菩薩》和唐卡畫《宗喀巴大師》親書偈頌詞。尼瑪澤仁將此兩幅珍貴的作品分別捐獻于四川峨眉山佛教聖地和四川新都寶光寺。

尼瑪澤仁的藝術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國文化界人士的讚揚。面對這些讚揚,尼瑪澤仁冷靜地認為:“在藏民族看來,自然是神聖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無論多麼偉大的創造,大自然瞬息間就能將之毀滅,人類只有依靠精神的力量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這就是藏民族的精神。我的繪畫是從本民族文化的載體上生長出來的,其中每一個形象、每一個符號都浸染著藏民族的這一精神和歷史感。”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150萬名車換一張唐卡 古老工藝品魅力深遠
· 第二屆青海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産博覽會本月舉行
· 青海熱貢藝人創作唐卡向國慶60週年獻禮圖
· 世界第一巨幅唐卡《天路》將在蘭州拍賣
· 西藏當代本土畫家聯展將在珊和羽畫廊開幕
· 西藏的藝術家和藝術觀
· 兩會訪談:西藏當代藝術作品的留存面臨難題
· [專稿] 西藏當代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