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李江的川西情懷和川西風情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25 10:13:5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在那遙遠的地方 68×68

 

自然者上品之上——也談李江彩墨人物畫

詩情敘事 唯美追求——讀李江繪畫

 

李江  四川省博物館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漢畫學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詩書畫院、成都畫院特聘畫師。四川東方繪畫藝術院副院長。

其鄉村風情畫和仕女畫獨具特色。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國美協聯合舉辦的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中國畫三百家”展,首屆、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覽,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女美術家作品展,世界女美術家作品展(華盛頓)等國內外重大學術展,並多次獲獎。獲國家人事部“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稱號。曾出訪日本、俄羅斯、澳門、台灣等地交流辦展。中國美術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等收藏其作品。

 

川西!我的川西

文/李 江

我的川西是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兩千多年以前,先人李冰父子築堰治水,於是,舉世聞名的“都江堰”便世世代代滋養著這一方肥美的水土。《漢書-地理志》雲“巴、蜀、廣漢------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民食稻魚,無凶年憂------”

自古以來這兒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我的家鄉就在這美麗富饒的地方。這裡是典型的川西壩子:綠蔭掩映的小河,風雨剝蝕的木橋,搖曳多姿的竹林,綠了又黃的田野------四季裏草木蔥蘢,鐘靈毓秀,充滿生機和活力。

兒時的我,常有機會到鄉間玩耍,我喜歡在蘆葦叢生的小溪裏捉蝦,我喜歡在黃燦燦的菜花中捉迷藏------後來一年多的知青生活,也是在故鄉川西度過,我有機會進一步走近生活,走進大自然。美麗的田園風光,鮮活的人情事物,每天感動著我,於是畫了大量的寫生和速寫。在生産隊的菌種房,我點著煤油燈畫畫,一晚上出來連鼻涕都是黑的。

我的川西還有川西高原的大小涼山。相傳,遠古的時候,在天和地的中間,在大地的中央,有一個終年被一團團紅雲和一片片白雲掩映著的地方。天上的神,地上的人,只有在紅雲和白雲交替的時候,才能看得見這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這個被稱為“冷杉林地”的地方,就是彝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大小涼山。

我和涼山有過多次“親密接觸”。我曾經參加“涼山州國際火把節”,盛大的選美比賽,各地的特色服飾和美女俊男都集中在了一起,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曾經參加“走進大涼山大型采風活動”到過涼山民風最純的美姑、布托、昭覺等地,參觀了解彝族文化、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説是行囊滿滿。但是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是第一次去涼山,那是美院的畢業生創作寫生。著名畫家李文信、賴深如等老師帶著我們在川西的鄉間住了一個多月。吃著熱情的老鄉送給我們的新鮮核桃,畫著純樸自然的“原裝模特”,感覺真是非常“享受”。我們深入村寨和彝族同胞友好相處,參加他們的婚禮和節慶,和他們一起喝著廉價的米酒,跳著歡樂的“達體舞”。他們的青年男女婚前可以放肆的調笑、打鬧,相比之下,我們自然是“落後”了很多。一次我們中的一個“白面書生”被一個姑娘抱著不放,很久以後還被同學傳為笑談。他們真正是“窮,並快樂著”。

那些日子裏,我最喜歡一個叫阿呷木的小姑娘,她才15歲,就象大人一樣在田裏幹活,小小年紀已經在為自己縫製圖案精美的嫁衣,她喜歡我給她畫像,我們就成了好朋友,我回到美院好久以後,還收到過她用掛號寄給我的在當時非常貴重的布票。這樣純樸的民風,這樣難得的真情,誰能不為之感動。

這就是我的川西,我心中永遠抹之不去的情結。多少年了,一閉眼我仍然可看到一夜間放白眼前的梨花,看到彝族老人風霜滿布的臉上岩石龜裂的皺紋------如今一要畫畫,埋藏很久的鄉情鄉音、積澱了很多的紅綠黃藍,似乎都要跳了出來,一個多彩的世界在腦海裏涌動,擋也擋不住,於是便有了《排排坐》(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展),《收稻草》(世界女美術家展),《小兒郎》(七屆全國美展),《紅蘋果》(八屆全國美展),《槐花開》(首屆全國中國畫展),《日出日落》(世紀天府百年繪畫),------它們無一不記錄著我曾經的感動,訴説著濃濃的川西鄉情。《女兒忙》(九屆全國美展)一畫可以説是飽含了我對川西農家女子的一片深情,“青岡果,背背黃,一年到頭女兒忙,栽秧打谷種大田,煮飯喂豬洗衣裳,放下耙耙摸掃把,籮兜扁擔小兒郎”。就是我給她們的寫照。沒有江南的秀麗,沒有北方的雄強,我的川西自有它的靈秀、清純、生機和艷麗,自有它無雕無鑿的自然清新之美。

我認為,創作一定要有感而發,以情動人,無情則無藝。為情而藝,其藝必活。畫品之高低,重要的是一個“情“字,畫藝之高低,重要的是一個”活“字,這正是以意象表達為根基的中國畫的精神所在。意趣,靈性,節律和神韻都體現在這其中了。

活的輕鬆,人就會自在,畫得輕鬆,筆墨就會活。我願用我的真情,營造一份輕鬆愉悅的美的意韻,奉獻給我的故鄉——我的川西!
 

 
在北京《美術大事記》三週年筆會上
 
 
 
千載流韻 520×196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新中國油畫 50年代激情澎湃彰顯民族風範
· “空心人”黎薇作品展
· 億元支援:重大題材美術作品美術館免費開放(圖)
· 劉煒:不斷探索繪畫性
· 北京現在畫廊舉辦畫廊五週年慶典推出《象不象》葉永青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