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宜勳:1944年生,湖南祁東人,1963年湖南零陵師範學校畢業並參軍。成都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職畫家。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版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原四川省美協副主席,四川省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現四川省美協顧問,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成都翰林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數十件版畫、上百件油畫、數百件國畫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全軍和省市美展,數十件作品選赴日本、南韓、德國、荷蘭、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國展出,獲"魯迅版畫獎",獲全國、全軍和省獎十多次。上百件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四川省美協曾于1994年舉辦"蔣宜勳油畫展",1995年在台灣高雄舉辦油畫聯展,2007年在廣東舉辦國畫個展。中央、四川、廣東的多家電視臺作了專題報道。在《人民日報》、《紅旗》、《解放軍報》、《美術》、《版畫》等數十家報刊發表各類作品上千幅。出版連環畫冊15本。
版畫 《時代偉人》
王迎梅(以下簡稱王):蔣老師,能首先請您談一下最開始是怎麼和美術結緣的嗎?
蔣宜勳(以下簡稱蔣):我是湖南人,從小就愛好畫畫。14歲開始在報紙發表作品。1963年,我從零陵師範學校畢業參軍。當兵時有很多想法,想要在部隊裏好好幹,但是絕對沒有想當專業畫家的念頭。到部隊以後,我被分到雅安的總後勤部汽車團電影組。每次放電影時都要放幻燈,在電影組近四年的時間裏,我畫了2000多幅幻燈片,這也是我美術創作的開始。
1966年,我被調到北京總後勤部,在《後勤》雜誌社做美編。70年代初我被調到了重慶,當時四川省美協在重慶,我認識了李少言、李煥民、牛文、吳凡、林軍、徐匡、阿鴿、馬振聲、朱理存、江碧波、達瓦、王明月、袁吉中、彥冰等著名藝術家,得到了他們熱情的幫助和指導,並開始版畫創作。
1975年,原部隊撤銷前,我們大西南軍事美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方振將我借調去西藏與張駿合作《愛民模範洛桑單增》的連環畫,後在《解放軍文藝》發表。1976年我調到成都軍區後勤政治部工作,在方老的關心、幫助下,1983年我被調至軍區文藝創作組,開始專業創作,我非常感激他老人家。其間,也得到了好友張文源、艾軒等諸多幫助。
版畫《拉薩初春》
屈波(以下簡稱屈):作為軍人,您數次跟著車隊上川藏線、深入邊防哨卡,在這段經歷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而您的大部分創作題材都是關於西藏的,為什麼對西藏這麼感興趣?
蔣:我第一次進藏是1966年跟隨車隊去的,那是我第一次看見並接觸藏族同胞,特別興奮,沿途畫了很多軍人和藏族同胞的速寫。回來後,我就刻了《北京有個金太陽》和《軍民促膝學毛選,陽光照耀新高原》兩幅版畫,均在《解放軍報》發表,還在1967年舉辦的建國18週年全國美展中展出。這為我後來在部隊搞美術創作開了個好頭。
後來我又去了西藏十多次,除了阿裏地區,幾乎走遍了整個西藏的部隊、邊防、哨卡、雪山、草原、農區、牧場和寺廟。西藏壯麗的雪域景觀,燦爛的宗教文化,勤勞勇敢的藏族同胞,每次都吸引著我,西藏永遠是我創作的母題。
為了收集更多的資料,我每次都要呆一兩個月。由於西藏海拔很高,高山缺氧,我每次都不適應,像頭疼、患重感冒,流鼻血、嘴唇開裂等等。應該説,每次去西藏都會留下一段艱苦而美好的回憶。
四十多年來,我創作出了很多西藏題材的作品,包括數十幅版畫;用15年時間創作的大型西藏風情油畫系列《西藏:人·神·情》等100多幅作品。近10年來,我還創作了表現西藏生活的國畫《天堂色彩》數百幅。今年10月中國美協將在義大利羅馬、米蘭舉辦“靈感高原——當代西藏主題繪畫邀請展”,我的兩幅版畫作品《拉薩初春》、《珠穆朗瑪》也應邀參展。
中國畫《鄧小平》
油畫《瑪瑙之耀》
王:很多畫家都習慣專注于一個畫種的創作,而您卻在版畫、油畫、國畫幾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否可以分別介紹一下您這幾個畫種的創作歷程?
蔣:從我的整個藝術歷程來講,四川版畫和版畫家對我的影響最大。我有三、四十年從事版畫創作,大多是表現西藏軍民生活、邊防生活,也有一些偉人形象,像鄧小平、朱德、彭德懷、周恩來、賀龍這些我都刻過,比較滿意的作品是《時代偉人》、《拉薩初春》、《珠穆朗瑪》、《高原姐妹》、《彝家的光榮》、《邊塞曲》這幾幅,還有《周恩來》也曾經參加過中國百年版畫展。1999年我獲得了“魯迅版畫獎”。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當我再去西藏,她的神奇、壯麗再次衝擊了我的心靈,我想用油畫來表現這種風情,同時也受到艾軒、張文源寫實油畫的影響,於是我開始油畫創作。15年裏創作了100多幅油畫作品。1994年在四川美術館辦了一個油畫個展,1995年在台灣與鮑加舉辦了一個油畫聯展,我有30幅油畫作品參展,受到關注。
提到與國畫的淵源,我在1973年就參加了全軍在濟南軍區舉辦的國畫油畫創作班,進行了半年的基礎訓練。國畫指導老師是李寶林、程寶弘、胡今葉、楊勝雲、劉柏榮、董辰生等,張道興、趙文元、潘嘉峻、張霧勳、陳堅、尚丁、張文源……都是我一屆的同學。通過學習班,我掌握了一些國畫表現手法和技巧。
但是此後20多年,我還是主要進行版畫、油畫創作,直到上世紀末我才又重新進行國畫創作,2005年退休以後,我便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國畫創作上。畫國畫讓人感覺輕鬆,傳統筆墨充滿神奇,妙趣橫生,很有味道,能夠修身養性。這些年來得到了劉大為、李寶林、陳寶弘、錢來忠、尼瑪澤仁、戴衛、吳緒經、方振、鐘開天、張國平、梁時民、黃宗賢、王明月、張國忠、劉正興、秦天柱、米金銘、南遠景、張泗琪、蔣南南、鄺明惠等師友的指點和幫助,特別是林順和、楊映真先生傾力相助,讓我在國畫創作中有新的感悟,完成作品數百幅。我不是科班出身,畫國畫時間比較短,所以感到在筆墨、韻味等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在以後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
這期間我還畫了20本連環畫,其中就有江澤民主席簽發命令命名的《川藏線上的英雄汽車兵——張洪》大型連環畫冊,在全國發行,發至軍區連隊。
中國畫 《美人谷》
王:這幾個畫種,不管是技法還是風格都非常不一樣,您在創作時有沒有互相借鑒吸取的地方?
蔣:我畫油畫的時候,吸取了版畫強烈黑白對比、塊面結合的特點。畫國畫的時候我又吸取了版畫、油畫的元素,中西結合,顏色處理則吸取了油畫的色彩、光影的表現手法。對我來講,這三個畫種是互相影響互相借鑒的。
屈:著名美術理論家、四川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宗賢教授曾經評論您的畫作説:您把所有的熱情和全部的情感融注到了高原的陽光和高原人民的心靈世界中。也有很多的評論家用“真誠”、“充滿情感”這些語句來描述您的創作,您自己對此是怎麼看的?
蔣:我感謝黃院長的鼓勵,幾十年來我的心始終與西藏人民是相通的,我將全部熱情和情感用畫筆構築起這個充滿陽光和笑容的世界。畫的人物要好看、陽光、真誠,要讓美好的東西展現在人們面前,一直是我的追求,這與我的性格為人有關。我的個性溫和,為人處世秉承謙卑、感恩、中庸、勤奮的人生信條。
王:據了解,你在部隊的時候還參與主辦了很多屆的美術創作班,為軍區培養了大批的美術人才,您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嗎?
蔣:我們軍區的美術創作幾十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得益於各級黨委、首長的重視。方振等老領導,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多種辦法,除專業創作員隊伍外,許多重大展覽軍區都要組織美術創作班。這大多是方振主持,張文源、艾軒和我協助主辦,包括原昆明軍區梅肖青、鐘開天等辦的學習班,我們大西南部隊共主辦40多期,我個人參與主辦和主辦了13期。培訓班還請了李少言、李煥民、牛文、徐匡、阿鴿、吳凡、林軍、江碧波、王以時、達瓦、王明月、袁吉中、彥冰、馬一平、何哲生、姚渝永、歐治渝等老師指導,我們部隊的軍事美術創作成績的取得,和地方上美術家們的幫助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到了80年代後期,我們還把部隊的美術骨幹送到雲南藝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深造,並多次組織去西藏、雲南邊防體驗生活,搞創作,還參加了眾多全國全軍展覽,像建國建軍週年展、全軍版畫展、南疆前線展、抗洪展等等。從我們軍區走出來的畫家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如秦文清油畫《士兵們》獲得了第九屆全國美展的金獎,武海成版畫《堤》獲得了第十四屆全國版畫展金獎,鄭賢紅的絲網版畫《花鼓燈》獲得了第三屆全國三版展金獎,張國平與陳小林合作雕塑的《斗轉星移》獲得了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全國美展金獎,鐘顯金多次獲得全國、全軍書法金獎等。如今仍活躍在美術界的從軍區培養出的數十位著名的藝術家中,才華橫溢的艾軒等是傑出代表,已載入中國美術史冊。
版畫《雪域邊關情》
王:一個畫家的作品往往是他的人生經歷,人生理念等的表達,您覺得您的軍旅生涯對您的創作有哪些影響?
蔣:我從1963年參軍,到2005年退休,在軍隊43年,從沒有離開過美術創作。做美術組織工作時,經常組織學習班,請畫家來授課,我獲益匪淺。部隊為我提供了很好的赴雲、貴、川、藏邊防等地體驗生活,蒐集素材的機會,也為我提供了寶貴的創作時間和優越的創作條件。我感恩部隊,沒有部隊就沒有今天的我。我也感恩四川,我的四十多年軍旅生涯有三十多年是在四川度過的,這裡有我的師友和親人,他們給予我多方面的關懷。這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還感恩西藏,這片神奇的聖土,給我了靈感,給了我視覺和心靈的衝擊。這裡有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素材,涌動起我創作的激情,直至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