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岳敏君:讓藝術自生自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1-13 11:27:56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報·收藏投資導刊》



  記者:您認為金融危機對於藝術的影響中國和歐美國家有什麼不同?

  岳敏君:美國強調的是自由經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如果看到一個人向海裏走,他會警告,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牌子讓你知道馬上要漲潮了很危險。但是他不會用手拽你回來。這樣,處於險境中的那個人也許會死亡,但也許會開創另外的天地。中國經濟是一看危險了,不是警告你,而是把你直接抓上來。或者把你帶離這種危險的地方。其實在美術的範疇裏,商業結構缺少政府的影響,大多是通過自由經濟的運作。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以前一段時間很多畫價格特別高,有的又很低沒人要。差距很大這是經濟特徵決定的。等到它發展崩潰要淹死的時候,就自身滅亡了。所以美國人認為經濟自生自滅有自己的系統,像人一樣從出生長大到死亡,這個規律誰也不能控制。而我們中國希望這個人永遠停留在30歲,不讓他死亡。所以我們看到在藝術商業活動中大家都希望永遠保持年輕和茁壯。

  記者:那麼藝術家能從金融危機中看到哪些好處?

  岳敏君:對於中國這樣的不自由市場,金融危機沒有什麼優點。如果從具體個體來説,對藝術家的創作、淘汰以及藝術選擇可能會有一定影響。因為藝術家如果沒有辦法生存就要重新選擇方向,還有些藝術家可能感覺不鬧心了,可以踏踏實實地去創作一些東西。但是從宏觀的角度看沒有什麼幫助。中國藝術市場在金融危機下,改革的步伐會變緩,而只有市場迅速發展的時候反而能解決一些問題。

  記者:您所説的不自由市場體現在哪些方面?

  岳敏君:政府最近幾年提文化創意産業。但是具體怎麼操作還受到來自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管理方式落後,文化和精神的落後,使得對很多事物放不開,這些都制約市場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從原有已經形成的規模來看,藝術的規模又很大,只是沒有轉換成按照商業的邏輯來運作。比如中國國家有文化部,各個省有文化廳,各個縣還有美術系統,下屬還有什麼群藝館,畫院什麼的。但是這些規模都是由政府負擔經費的,創造活力顯得較弱。所以藝術行業規模不是沒有而是很龐大,只是政府將很多經費花在這個龐大系統的各個環節,卻實際沒有産生有活力的作品。政府也曾經想過把這個體系完全放到市場上去,但是又怕放手之後控制不了,另外當要想表達自己和宣傳自己的時候,也無法掌控。因此陷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記者:那您是否感覺金融危機下政府對藝術産業更加無暇顧及?

  岳敏君:政府最好不要顧及,這樣才是最好的狀態,讓藝術自生自滅,按照自己的邏輯規則尋找道路,然後在一種混亂的狀態下,探索出新的規則和辦法。

  記者:您的作品在秋拍之前屢屢打破世界成交價格紀錄,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岳敏君:這和金融危機前全球的經濟狀態有關係,那時全球流動性過剩,中國的人民幣,西方的美元到處都是。而現在金融危機使得很多廠家倒閉,這個時候不可能再投入收藏。當然,對於一些收入穩定的人還是會繼續收藏。

  記者:去年秋拍您的一件迷宮系列作品在北京保利夜場出乎意料地流拍,是不是因為題材不是大眾普遍熟知的“笑臉”?

  岳敏君:這個很複雜,我也沒有想過。中國的傳統教育都是線性的。理解一個藝術家都是前後邏輯比較明確,變化也在一條線上。公眾認為藝術家創作應該在一個脈絡上,應該越來越好。比如原來畫兩隻眼睛,明年就要畫三個,過幾年或許畫四個,在遞增或者遞減中變化,是一種量化的線性方式。而我不是跳躍向前發展,可能會分叉。因為我覺得藝術不是一個進步的概念,對於個體藝術家來説僅僅是在某個空間範圍內的創作。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建築界名嘴論奧運後北京
· [專稿] 陳根談工業設計與産業升級
· [專稿] 2009年“天工開悟—融匯”藝術展
· [專稿] 瑞藝——迎新春優秀作品聯展
· [專稿] 湯立中國畫展即將在東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