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回歸理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14 11:48:4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潮起潮落

  1994年賣兩千美元的畫,在新世紀初賣到了4萬美元,2005年以後,更是一路激漲到20萬美元,而在2006年的拍賣市場上,一些作品的拍賣價已在百萬美元以上。在近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上,不知不覺間,當代藝術領軍人物張曉剛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奇跡的創造者——2006年中國當代藝術拍賣成交十大天價作品中,張曉剛佔了7個。同為當代藝術代表人物之一的劉小東,不到兩年時間裏,作品《溫床》就從800萬元賣到了5000多萬元。

  市場人士認為,2004年、2005年,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啟動並開始火爆的時期,很多作品價格成倍上漲。到了2006年,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岳敏君等人,更是從不被國內主流藝術市場認可的藝術另類,迅速成為國際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搖錢樹。

  像張曉剛一樣的中國藝術家,完全沒有經歷過如此刺激的市場洗禮,有如坐翻滾過山車般的感覺,連旁觀者都會看得心跳過速。對很多投資者來説,這樣日新月異的財富來得太快太突然,以至於大家顯然還沒有做好必要的思想準備。

  中國當代藝術剛剛興起的上世紀80年代,幾乎沒有任何市場。1989年現代藝術大展的時候,張曉剛的一張畫賣了一萬元人民幣,已經“覺得自己很有錢了”,而王廣義那一年曾為自己的作品賣價晉身5位數激動得雙手顫抖。2006年3月31日,在紐約蘇富比舉辦的“亞洲當代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上,張曉剛的作品《血緣:同志第120號》以高出估價近3倍的97.92萬美元成交,由此導致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大幅度飆升。

  近幾年,隨著股票、房地産、黃金、原油、礦石、農産品等全球資源市場的持續飆升,藝術品市場也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暴漲行情。特別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藝術品拍賣市場全面復蘇,從被業界公認為衡量全球藝術品市場及相關市場價格走勢權威指標的“藝術品市場研究”指數看,最頂尖的當代藝術品的價格,僅2007年內就上升了50%。如果從1996年的低谷開始計算,12年間更是上漲了3倍之多。

  真真假假

  一些藝術批評家指出,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炒作機構的“天價做局”已成為市場的隱憂。

  藝術批評家朱其揭露,“其實就是同一幫人飛到紐約和倫敦,在蘇富比、佳士得如法炮製了一個所謂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所用的幾乎是同樣的表演。”“不少‘天價紀錄’只是一種價格表演,經過不明真相媒體的廣泛報道,形成對公眾、投資人和年輕藝術家的誤導,從而使當代藝術的市場泡沫急劇膨脹。”從去年開始,邁克·博耐特、霍華德·法伯等大藏家都有拋售舉動,因為“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格在短期暴漲後已經達到了太高的價位”。

  “畫賣100美元的時候,心裏是實實在在的踏實,賣100萬美元的時候,反而感覺很虛幻。你會覺得100萬美元是另一個概念,是另一種遊戲,作品已經成了股票一樣的東西。”張曉剛説。早在2006年末,張曉剛在其《天安門》由香港佳士得拍至1822萬元、市場上一片狐疑時,他便平和地表態:“該畫當初僅以5000美元賣出,市場與我沒有關係。”處於市場最頂端的劉小東、蔡國強等也不止一次地表明過同樣的態度。

  有資深拍賣界人士指出,當代藝術市場“突然繁榮”的根本原因,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的市場化和全球化,藝術已經成為資本角逐的玩偶,今天的藝術圈早已成為藝術購藏者和藝術商人利益共用的遊戲場。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情境——曾慶國油畫個展
· [專稿] 用另一隻眼睛看中國當代藝術
· [專稿] 緣分新媒體藝術空間——Beat Kuert個展
· [專稿] 另一種方式——杭州實驗藝術展
· [專稿]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顧雄、楊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