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 英國藝術專區 > 藝術 \ 視覺

千石——理查德·朗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26 11:23:12 | 文章來源: 英使館文化處

路途石線,2010
  上海 James Cohan 畫廊很榮幸地呈上國際知名英國藝術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首個中國個展。1945年生於英國布裏斯托的理查德·朗是今天國際藝術領域裏極富影響力的一個名字,他的創作拓展了雕塑于傳統材質和方法之外的可能性。本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家的新作——他用石頭和泥等中國本土的材料創作的作品,包括雕塑、點滿指印的物件、彩色泥土製作的墻面作品以及攝影與文本作品。
  在理查德·朗的創作中,“行走”這一活動乃是其核心。緣起于1960 年代中,朗在世界各地開始了不計其數的“行走”,途徑之地包括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冰島以及其故鄉布裏斯托等地。在其近期首次中國之行中,藝術家的足跡踏至雲南、四川,這也是其此次個展題目的出處與靈感。行走的觀念,作為一種雕塑的形式起初被視作是激進的想法,當時22 歲的理查德朗創作了一件名為《走出一條線(1967年)》的作品,給行走這一作者與生俱來的行為注入了新的意味。倫敦泰特美術館館長Nicholas Serota 如此評價道:“藝術史從未能給我們預示朗的行為的原創性。”雕塑,可以是關於空間和時間的,亦如其是關於材質與形式的一樣,藝術家本人如是説。
  理查德·朗的行走將多種元素共冶一爐,譬如生理的忍耐力以及測量的原理、行動和思想。這類行走提供了藝術家創作的觀念和材質。這些由當地的原材料製成的雕塑、墻面作品,通常賦予幾何形態,比如,圓、線、橢圓、螺旋形。它們的簡潔性和整齊劃一的形態體現了這位藝術家與自然地景之間最本源的關係。不論是創作的過程或者行走的本身,其中圓形形態佔據了主導地位。圓形是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的普遍存在,而石頭則是尋常、實際、無處不在的。“我感興趣的是簡單圖像裏的感情力量。”藝術家解釋道。本次展覽,藝術家將會用中文創作一件墻面作品,題為《往東直行》。這件文字作品記錄了理查德朗的行走,運用了觀察資料、敘述現實以及思考的片段。就如同藝術家其他的文字作品,這件作品可能是極其觀念的,但又可以是高度感官化的,它展示了文本的簡潔性和觀念是如何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
長江千石,2010
  理查德·朗于1945 年出生於英國的布裏斯托,現仍生活、工作于當地。他曾就讀于西英格蘭藝術學院,後於1966 年進入倫敦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學習。迄今為止,朗已經在全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館、機構展出,譬如,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的展覽《道路即是地點即是線條》(2006 年)、蘇格蘭國家現代畫廊的《且行且標記》(2007 年),以及法國尼斯的現當代美術館的展覽(2008 年)等。2009 年,倫敦的泰特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舉辦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調研式展覽《理查德 朗:天與地》。理查德·朗曾于1976 年代表英國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1989 年榮獲特納獎(Turner Prize)。次年,他獲得了法國文化部的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2009 年,朗又榮獲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的雕塑領域獎。今天,理查德·朗的作品已進入許多國際知名的公共、私立收藏之中,其中包括了倫敦的泰特美術館、紐約的現代美術館(MoMA)、渥太華的加拿大國家畫廊以及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等。
時間:2010 年9 月10 日至11 月7 日
地址:上海James Cohan 畫廊
  徐匯區岳陽路170 弄1 號樓1 樓,近永嘉路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