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去泰特美術館看大師透納晚年怎樣給繪畫自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11 16:58:4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格爾道與遠方的楚格湖》 1842-43年

當地時間9月10日到2015年1月25日,“晚年透納-給繪畫自由”展在英國泰特美術館展出。透納在晚年時期拋棄了以往的繪畫技法,從而做出了全新的探索與創新。這是第一次透納晚期作品的全面回顧展。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是艾克斯特大學美術史與視覺文化的教授薩姆·斯邁爾斯(Sam Smiles),泰特美術館的大衛·布萊尼·布朗(David Blayney Brown)以及艾米·康坎農(Amy Concannon)。

《雷古拉斯》 1828年

《古羅馬》 1839年

本次展出的透納作品創作于1835年到1851年,是透納藝術生涯的最後一個階段。展出了180多件透納晚年時期的作品,展品來自泰特館藏以及海外借展作品,其中兩幅正方形畫作來自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 Belfast美國德克薩斯的沃思堡市 , 還有作品來自美國范德比爾特家族的收藏。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是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在西方藝術史上無可置疑地位於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列。他一生去過6次瑞士,其中有5次都是在暮年去掉。因此他的繪畫中充滿了瑞士的自然風光。他的繪畫作品包括幾千幅素描、雕版畫、水彩畫及油畫,素以明亮、富有想像力的風景及海景而聞名。他對光線及顏色的探索為日後印象派畫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透納以善於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係而聞名於世,尤其對水氣瀰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他在藝術史上的特殊貢獻是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

《舞會歸來》 1846年

《安息海葬》 1842年

此次展覽將為研究晚年的透納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展出的亮點有:《古代羅馬》、《現代羅馬》這兩幅作品在1839年後首次再聚首;1849年創作的《沉船救生衣》,以及雄偉壯麗的水彩畫,如1840年創作的《海德爾堡:日落》,以及創作于1837年很少展出的《諾森伯蘭郡》。本次展覽還展出了透納晚期作品中的重要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一組正方形的繪畫作品,顯示出了透納在繪畫技法上的探索與創新。透納創作于1841年的水彩畫《燃燒中的國會大廈》,描繪了1835年英國國會大廈起火這一事件。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呈現的是多幅關於狄多與埃涅阿斯的愛情的古典繪畫。

本次展出的作品正是展示出了透納暮年時期無與倫比的創作力,在這一時期他創作出了無數傑作,而這些作品也備受爭議。策展人正是力圖在這次展覽中重新闡釋透納晚年的繪畫作品,從而讓觀者消除對於透納的誤解,展示出他晚年的藝術生涯與生活。他在晚年繪畫中很注重對於當時社會生活的描繪,致力於在繪畫中探索社會、科技發展與現代生活之間的關係,經常用到具有象徵工業機械的代表符號,例如雨、蒸汽以及速度,他創作于1844年的《 偉大的西方鐵路》正是體現出了他在繪畫中的探索與創新。

在晚年時期,透納的健康每況愈下,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偉大的繪畫一直沒有受到重視與公正的對待。,這個展覽將重新定義透納,讓觀眾了解約翰·羅斯金所描述的透納這一“偉大的畫家”。與此同時,當代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受透納影響而創作的藝術作品也將在泰特美術館中展出。(來源:Tate Museum 編譯:孟媛)

《鹹水湖上的漁民與月光》 1840年

《艦隊啟航》 1850年

《掃墓》 1850年

《藍色瑞吉山的日出》 1842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