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藝術盲目出海鍍金成風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5 11:47:14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第55屆威尼期雙年展中國館展覽以“變位”為主題
        為期五個多月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已步入尾聲,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因為中國藝術家的扎堆參展而引發熱議。據估算,本次威尼斯雙年展有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參展,其中中國藝術家或超過2000位,佔整個雙年展藝術家的半數以上,而在平行展數量上,本屆雙年展共有平行展40個,中國就佔了8個。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藝術家對威尼斯雙年展趨之若鶩,是因為其能讓藝術家“名利雙收”。
        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
        “這屆雙年展異乎尋常”,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端廷這樣寫道,“除了中國館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的中國展覽。這使得今年夏天有大量中國藝術家飛赴威尼斯。今年的參展規模不僅是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大事件,也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的奇觀”。
        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從6月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24日。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曆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並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其資歷在三大展覽中排名第一,被人喻為藝術界的嘉年華盛會。雙年展由主題展、國家館、平行展三部分組成。
        一位威尼斯雙年展的常客曾向媒體透露,無論在哪個角落、任何一個現場,都能看到中國藝術家或者畫廊老闆、策展人。最能説明問題的是,國家館門口的上十種免費發放的刊物中,幾乎每一種的顯著位置都是中國展覽的廣告。
        有業內人士曾估算,6月奔赴水城的中國藝術家或超過2000位,佔整個雙年展藝術家的半數以上。僅僅在名為“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的平行展上,就出現了150余位參展的中國藝術家。更有數據表明,本屆雙年展共有平行展40個,中國藝術家就佔了8個。另外還有8位中國藝術家的7組作品參加了肯亞館的展出。
        國內知名畫家趙玉強曾多次參加海外展覽,他坦言,“前幾年雖然有人關注海外展覽,但是參展人數並不多,最近這幾年人數增長了很多”。
        參展=高價?
        除了威尼斯雙年展外,佛羅倫薩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等國際知名展覽上,中國的參展陣容也不容小覷,中國的藝術家對於國外的展覽為何趨之若鶩?
        在1999年的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20余位中國藝術家史無前例地獲得主題展的邀請,佔全部參展藝術家的近1/5,當年的藝術大獎也由蔡國強奪得。這一屆雙年展帶動了國際藝術界的“中國熱”。
        在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王春辰看來,今年威尼斯雙年展集中出現了這麼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平行展跟中國的現狀有關。對中國來説,威尼斯雙年展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為了一種“神話”,也確實締造了中國藝術家參展以後所引發的“神話”。比如,他們的作品海外歸來後在各大拍賣會上也拍出了很高的價位,有些成為今天所知的“明星”藝術家。
        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藝術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每一次國際展覽前後,他作品的價格都會有一定的上浮,起初是浮動百分之幾,到現在基本上能夠翻一兩倍,如果是比較重要、知名度高的展覽,作品的價格會成倍數地往上翻。
        藝術評論家及策展人徐子林向媒體透露,只有中國藝術家才會如此熱衷,因為在過去,有一些中國當代藝術家通過威尼斯雙年展獲得國際關注,甚至有些藝術家利用國內人對威尼斯雙年展的不了解,企圖混淆展覽的性質,從而取得藝術市場的垂青。這和國內這些年盲目迷信國際展覽和博覽會權威地位有一定關係。中國藝術市場缺乏合理的價值判斷。而且由於資訊不對稱,很多中國人對真相缺乏了解。
        作品品質才是最終發言人
        事實上,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對藝術作品的長遠發展並無益處。
        徐子林坦言,只有參加雙年展的主題展才具有真正的藝術價值,其餘的包括國家館的展覽並不會得到國際藝術界的重視。平行展不過是雙年展的週邊展覽,並不會獲得多少關注,對藝術家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
        2004年,亞洲藝術中心曾花費兩年時間推廣代理藝術家李真走進威尼斯雙年展,李真也成為第一位進入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舉辦個人展覽的華人藝術家。亞洲藝術中心展覽部經理趙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李真的作品參加過非常多的國際性展覽,但是並不會完全因此而漲價。
        “一個作品參加完展覽後還是那件作品,價格的調整應該參照更多的綜合因素,比如作家的創作理念、作品的完整度、藝術家的資歷、是否有成熟的藝術機構推廣等。但作品的價格關鍵還是要取決於作品的品質,以及一個成熟的藝術機構來代理,為作家及其作品做持續有力的推廣。”趙沛如是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