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徐冰
當代藝術家徐冰在英國的V&A博物館造出了一座“桃花源”,這件裝置作品有著對東方傳統意境的嚮往,也有對現實中國的反思。從美國回到中國擔任央美副院長的徐冰近年來一直用這樣大型的作品對現實發聲。
徐冰病了。連日上火,讓他看上去有些疲憊。約定的下午四點剛過,他風風火火地推門進來,挑了咖啡館最靠角落的位置坐下。“事情太多了,有點忙,”徐冰一邊清清有點沙啞的嗓子,一邊為晚到幾分鐘道歉。他抬手看看表,“還有時間”。一邊示意身邊的助手控制採訪時間,晚些他還要趕去接女兒下課。
徐冰沒有辦法不忙。作為中央美院副院長,他有大把讓人頭疼的學校行政事務要處理,而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更不願意放棄藝術創作。
最近,徐冰的新作、大型裝置《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正在英國V&A博物館開展。開展幾天前,為了測試安裝的可行性,徐冰連著兩天一夜沒怎麼睡覺。作品的安裝過程非常複雜,但徐冰還不能趕去倫敦親自布展,這讓他很焦慮。那段時間正巧是中央美院建院95週年紀念,校慶會當天,他還要出席校友返校活動,在會上組織發言。
“過家家”的桃花源
11月2日是徐冰新作《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在倫敦的開幕時間。這是他繼《鳳凰》之後的另一件大型戶外裝置。他已經為這事忙得焦頭爛額。“常常顧不上吃飯,很難計算他一天工作多少小時,”徐冰的助理説。《桃花源》專為V&A博物館而作,即將放置在博物館的中庭花園裏。
徐冰從中國運來了巨大的山石,將它們切割、打磨,放置在中庭花園裏那潭著名的橢圓形人工湖的四圍。經過處理後的巨石高而薄,幾根鋼筋從石中穿過,固定在湖邊。石頭紋理像經過皴染的中國古代山水畫。在這片異域之地,徐冰構建了一個有中國傳統獨特景觀的世外“桃花源”。也是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理想的棲居地。創作的靈感是這潭湖水。湖水四週是博物館老式的英倫建築,喧囂的現代世界被隔絕在外。這讓徐冰想起晉人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徐冰想,所謂“世外桃源”,大概就是如此。他從中國五個不同的地方找來約9種石頭,其中包括著名的黑靈璧石和太湖石。在古代,黑靈璧石用於建造編鐘,太湖石多用於修築花園。
徐冰的方案是圍繞這潭湖水搭起9組假山石,將這座人工湖變成文學世界裏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他刻意將入口開得很小,對應文字描述的“初極狹,才通人”。往前,便是“豁然開朗”之境。湖水裏佈置遊魚,周圍的石山上七零八落地散佈著陶屋,代表桃花源裏的民居。精巧的小陶屋在景德鎮燒制而成。遊人可以側身進入如畫的境界,觀看面前的山石美景,以及陶屋裏“人類”的生活,徐冰稱之為“二維半”的概念。陶屋裏有新媒體裝置,螢幕上播放著類似于“兔斯基”的人物符號,代表著桃花源裏“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居民。古老的桃花源與現代符號重疊在一起,産生詼諧而又複雜的含義。
徐冰將桃花源的一部分做成了類似“火焰山”的地方,沙漠裏寶盒敞開著,珠寶灑了一地,而對面就是陶屋和居民,這是一個毫無紛爭的理想之地,沒有人在乎眼前代表金錢和權力的珠寶首飾。徐冰形容自己和同事們像“一群過家家的孩子”,在一起嬉戲玩鬧,創造了一片自己理想中的房子。
而這個存在於想像中的中國古式“理想居住地”,承載了藝術家徐冰對現實的迷惑和反思。“過家家”並不容易。為了趕進度,測試“桃花源”的可行性,徐冰經常連夜不合眼,已經連續打了幾天的吊瓶。“手背都有點腫了。”他伸出手自己低頭看看,低聲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