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註定是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風頭鼎盛的一年。元旦的鐘聲敲落不久,元月12號就開始了他維持5個星期、盛大的點畫回顧展,而這場展覽還是在全球共11間高古軒畫廊中(倫敦2間,紐約3間,巴黎、羅馬、香港、雅典、日內瓦以及加州貝弗利山莊各一間)同時舉行。馬不停蹄,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在4月4日~9月9日又開始了他的大型回顧展。展覽尚未開始,就已經引起了各方媒體和評論的熱烈爭議,先莫論他的惡評如潮,光是曝光率,就足以見證這位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的YBA、代表了藝術、金錢與不朽的藝術家至少是近期話題人物的首選。
作為YBA(英國青年藝術家)的領軍人物,赫斯特的熱潮不禁讓我回想起當年“余震”所帶來的震撼。不知道顛覆了世人對英國的印象以及為人們打開另一扇認識英國的門的YBA,今日,何如?
YBA的不惑之年
稍稍做了搜索,20年後的YBA都步入了不惑之年,有些依然活躍(如赫斯特),有些已甚少聽聞,甚至有些已不在人世……時光流逝,“Y”字所代表的青春也不再在這幫藝術家們身上存在,但,我們依然為他們保留這個標簽。
2011年6月20日,倫敦奧組委宣佈,他們將邀請翠西·艾敏(Tracey Emin)為今年的奧運會設計海報。即使是成為十二分之一的海報設計者,這位出名的YBA“壞女孩”的受邀,還是掀起了一陣熱議。但,至少我們從中可以肯定,艾敏依然活躍著。
被譽為“媚俗之王”的傑夫 ·昆斯(Jeff Koons) 的作品《懸挂的心》在2007年11月14日在紐約蘇富比以2360萬美金成交,2008年作品《氣球花》(紅色)更以2570萬美金的價格在倫敦佳士得成交,分別兩次創下了在世藝術家拍賣價格最高紀錄。然而,旋即在2009年,作品價格就下降超過50%。
令人頗為唏噓的是,另外一名出色的YBA,菲赫斯特(Angus Fairhurst),在當地2008年3月28日下午被發現死於蘇格蘭郊區的Strathclyde叢林中。死亡原因很可能是自殺,而那天卻是在他于倫敦 Sadie Coles 畫廊的個展結束後的一天。
與透納獎之糾纏
至今,YBA的藝術,還在備受爭議。至少達明安的作品是這樣,即使進入了高古軒,進入了泰特,他仍然受到評論家的抨擊,其作品還被告誡“能賣就別留著”。這種狀態像極了當年的透納獎,只是順序反過來了:YBA的藝術雖然是在質疑聲中成長起來的,但是一經出現則風頭席捲全球,而現在卻遭到人們的拋售和看跌;與之相反的是,透納獎走過80年代的不被接受,慢慢到達今天的備受肯定。
英國當代藝術的繁榮正是建立在YBA和透納獎的糾纏之上。後兩者的出現,為當代藝術帶來了“英國式”的視野,人們赫然發現,原來,英國不止只有莎士比亞,英國的當代藝術,通過透納獎和YBA不斷地挑戰著觀眾的心跳。90年代初,透納獎把橄欖枝拋向YBA,成就了YBA也成就了自己,但是90年代末,當所有人都肯定透納獎時,YBA卻被踢出了透納獎。是YBA江郎才盡了還是當年的啟發性實驗終於有了結果?是YBA不再“當代”回歸帆布了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或者説,難道YBA的當代只是曇花一現,它的嘩眾取寵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