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央視質疑杭州官窯博物館壺王為贗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3 09:56:4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近日,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靜榮,公開質疑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藏的“長沙窯人物貼塑大執壺”和“磁州窯白地黑花鼓”等文物為贗品。記者調查發現,館方提供的文物鑒定書缺少一名專家簽字。面對質疑,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稱,將報請上級文物主觀部門對“長沙窯人物貼塑大執壺”等一起徵集的文物進行再次鑒定。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壺王

故宮研究員

質疑“壺王”花鼓係贗品

在多次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後,楊靜榮對展品的真假提出質疑。楊靜榮認為,雖然長沙窯人物貼塑大執壺是官窯博物館裏引以為豪的“壺王”,但其實是件90年代後期的倣品。

他的理由有二,其一,窯址裏沒出土過類似的器物。第二,從實用功能來講,這麼大尺寸的壺應當是在古代的時候裝酒或者裝水用,如果裝水和裝滿酒以後,提起來的話,壺把肯定承受不了這個重量。此外,楊靜榮還指出館藏的磁州窯白地黑花鼓為贗品。

據楊靜榮稱,對於南宋官窯博物館展品的問題,並不是他一個專家這麼認為,很多專家礙于情面不願意揭露。記者聯繫了一位鑒定界業內的專家,這位專家肯定了楊靜榮的看法,也明確指出了壺王的可疑之處。

在楊靜榮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看來,目前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裏展出的“壺王”在造型和釉面上均存在較大疑問,而白地黑花鼓則明顯畫工粗糙,與南宋風格不符。

官窯博物館

有專家簽名文物鑒定書

據南宋官窯博物館的現任館長鄧禾穎介紹,這批文物一共六百餘件,均徵集自安徽淮北,徵集時間為2005年。當時為完成鑒定工作,他們請了國內頂級的專家一件件上手鑒定,而且鑒定書都有專家親筆簽名。

鄧館長介紹説,當時南宋官窯博物館一共邀請了4位專家。這4位專家分別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張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伯謙、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馮小琦、揚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朱戢。4人中張浦生、朱伯謙為學界前輩,2005年時馮小琦為故宮副研究員,朱戢則沒有學術職稱。4位專家對每一件藏品都一一上手鑒定。按照規定,每件藏品必須得到四位專家的一致肯定才能得以徵集,每位專家都有一票否決權。

博物館出具了專家鑒定書。記者注意到,遭到質疑的磁州窯白地黑花鼓和長沙窯大壺均一致通過了4位專家的鑒定,其中有專家建議館方將“長沙窯大壺”向國家文物部門推薦為一級文物。鑒定書的簽字日期是2007年3月,不是實際發生鑒定時間的2005年。

對此,鄧館長解釋説,2007年完成鑒定書也只是為了讓鑒定過程更加完善而已。按時間推算,博物館2005年完成全部文物徵集工作時並沒有專家的鑒定報告書。

參與專家

花鼓鑒定存在不同看法

記者注意到,文物鑒定書上的專家簽名只有3個,故宮博物院的馮小琦並沒有簽名。對此,館方無法解釋。

記者電話採訪了馮小琦。據馮小琦介紹,“當時去鑒定就是去看一下東西,並沒有簽名的事情”,事後也從來沒有人要求她簽名。

當年參與鑒定的4位專家中,朱伯謙已過世,張浦生遠在海外,一時無法聯繫。記者聯繫另外一位鑒定專家朱戢。他説,當年鑒定時,專家對磁州窯白地黑花鼓確有不同看法。他曾提出,磁州窯類型的東西,應該請河南或河北的同志來看,因為就他本人而言,只能判斷是金代磁州窯係,但具體是哪個窯口生産沒有把握。朱戢稱,他認為磁州窯白地黑花鼓確實畫工粗糙,不夠精細。

在朱戢看來存疑的磁州窯白地黑花鼓,仍然順利通過了鑒定。這與館方所稱的專家對每件藏品的意見高度一致的説法並不吻合。

-其他專家

所請鑒定專家未必權威

據介紹,除了在2005年杭州館方邀請了4位專家對剩餘的400余件一一上手鑒定外,在2004年,還曾組織過5位專家對其中的140余件進行了鑒定。記者看到了2004年5位專家的鑒定證書。其中有一位是文物流出地的文保部門負責人,時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李廣寧研究員。

李廣寧稱,由於工作關係的原因,他很早就接觸到了淮北這一批藏品。對於長沙窯壺王,李廣寧認為,鑒定的專家未必權威。儘管張浦生、朱伯謙都是學界前輩,但並不是看長沙窯的專家。“比如説張浦生先生,鑒定元明青花絕對是非常權威的。但是鑒定這些高古的東西,我們不能講張先生沒看過長沙窯,但是至少不像他鑒定青花最拿手。”

李廣寧認為,目前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裏展出的部分展品確實存疑,專家鑒定的結論也未必可盡信。

-捐贈者

“壺王”是從百姓手中收來

據了解,2005年杭州市政府對這批瓷器的捐獻者丁仰振給予了1500萬元的獎勵。記者前往淮北,尋找這批藏品的捐獻者丁仰振。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丁仰振就開始收集運河出土的文物。而且因為不懂文物,當時是來者不拒,所以收了很多假貨。

丁仰振介紹,長沙窯壺王也是從百姓手上收過來的,並非出土。當時收集時,有人告訴他這是從運河裏挖出來然後傳到了老百姓手中。對此他深信不疑。面對專家質疑,他始終相信壺王是真品。丁仰振稱,南宋官窯博物館的長沙窯壺王並非唯一一件,在他手上還有一個同樣的壺王,而且品相更好。

丁仰振稱,當初4位鑒定專家上淮北時都曾經見過他的另一件壺王。經再三考慮,他捐出了其中一件品相稍差的長沙窯大壺,也就是目前正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裏展出的壺王。

丁仰振還表示,幾年前,他聽從了一位老專家的建議,帶著自己手上的壺王到北京的一家鑒定機構做了現代科學鑒定,他很不滿意鑒定結果,當時給出的結論是一二百年內作品,但他不相信現代科學鑒定的結論。丁仰振並沒有透露是哪家鑒定機構進行的鑒定。對於這次鑒定結論,他坦言,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並不知情,4位專家也不知情。

最新進展

南宋官窯博物館已報請重新鑒定

針對質疑,昨天下午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召開情況説明會,提出將報請上級文物主觀部門對“壺王”等一起徵集的文物進行再次鑒定。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方面認為,2005年對這批文物的徵集工作,程式是規範的。杭州市政府向丁仰振提供的1500萬元獎勵,分為三次進行支付,每次500萬元。最後一筆500萬元,是等到鑒定書最後出具了,才支付到賬。

針對目前媒體報道有專家質疑部分文物的真偽,館方認為,這是業內專家的一家之言。針對這種質疑,南宋官窯博物館表示,將報請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對這批被質疑的文物進行再次鑒定。

21日下午,記者在南宋官窯博物館內看到,包括長沙窯大執壺等被質疑的文物依然陳列在博物館展廳內。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館長鄧禾穎也表示,這些藏品都將正常展出,並歡迎專家學者展開進一步學術討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