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裏希特回顧展在柏林舉行:榮歸故里,孤獨依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5 14:02:2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裏希特作品《非洲人》(Neger)

2月的柏林依然寒冷徹骨,數以百計的藝術愛好者踏著積雪,在新國家畫廊門口排成長隊,這裡正在舉行的是格哈德·裏希特的回顧展。

“他是當代最偉大的德國畫家,”60歲的眼科醫生Monika Dietz站在人群中,“我不斷地聽到、讀到、看到他很重要,這次我想親眼來看一看。”

裏希特是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在柏林新國家畫廊舉辦的回顧展“格哈德·裏希特:全景”是眾多正在進行的關於他的展覽中的一個,這些展覽在2月9日他80歲生日前後達到了高潮。這一系列活動也見證了一個轉變,裏希特由一個成功的抽象繪畫和具象繪畫的藝術家成為德國的國寶,而國寶本人事實上害羞、嚴肅,不喜歡成為焦點。

他被當作德國英雄

裏希特的傳記讀起來就像是為20世紀的德國歷史度身定制的。他出生於1932年的德累斯頓,希特勒掌權之前的一年,1961年他從東德來到聯邦德國,那一年柏林墻被建起,裏希特再也沒能見到自己的父母。

但他的巨星身份並非僅僅仰仗了這點背景故事。從2月12日持續到5月13日的回顧展呈現了他在藝術領域的廣泛涉足以及他的天賦和野心,無論是巨大畫布上層層油彩鋪陳出的抽象圖景,抑或對著相片描繪而成的寫實繪畫——純粹主義者曾對此滿懷質疑。

除了在新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回顧展,德累斯頓一家博物館正在舉辦的“Atlas”展覽上呈現了8000多件草圖、剪報和照片,這是裏希特數十年藝術創作中的副産品,既是豐富的檔案資料,也組成了這一里程碑式的展示。而在柏林一個私人收藏的展廳內,裏希特的所有版畫和攝影作品正在展出。這裡同時將舉行一系列講座,每週都會播放2011年的紀錄片《格哈德·裏希特繪畫》,其中包括藝術家在創作抽象作品時的悠長鏡頭。

“他被當作德國英雄。”德國藝術雜誌《Monopol》的主編Holger Liebs説。

Liebs指出,2002年裏希特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是他在美國大受歡迎的起點,也改變了家鄉人對這位藝術家的看法,“當一個德國人在國外受到認可,他在自己的家鄉也會更受愛戴。”

畫面依舊觸動神經

安居聯邦德國之後,裏希特開始根據照片繪製作品,並對之進行模糊化處理,開始時使用柔化的筆觸,後來也運用一些強烈的筆觸,幾乎要毀壞整個畫面的構圖,直至最後,他的繪畫中的主體逐漸消失,渲染出一種稍縱即逝的視覺印象,重塑短暫的觀念世界。

展覽中最具爭議的是根據德國左翼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派”成員自殺的圖像創作的系列作品。15幅憂鬱、灰色調的布上油畫作品名為《1977年10月18日》,那一天,他們的屍體被發現,在德國引發了劇烈的反響。

2011年,“全景”回顧展從英國起航時,這一系列作品並置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廳裏。而在德國,它們陳列在分展場老國家畫廊中,安放它們的展廳“通常陳列德國浪漫主義作品,當時的畫作在1815年戰勝拿破侖之後,洋溢著一股愛國主義的情懷”,展覽介紹中這樣表述。

這些圖像“已經在歷史繪畫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們依舊觸動德國人的神經,儘管已經不像當初那樣,會引發激烈的討論。

作品價格很“荒誕”

“格哈德總是抱怨説人人喜歡他的藝術,這種感覺很奇怪,”Struth説,“人們對於名望、聲譽、金錢著迷,但是真正了解他的藝術的人卻很少。”

《世界報》和《柏林晨郵報》辟出專版介紹裏希特的繪畫生涯,《南德意志報》稱其為 “最有影響力的當代畫家”,全德擁有最高發行量的日報《圖片報》稱裏希特是“最高級的藝術家:最昂貴、最偉大、最著名”。

毫無疑問,“最昂貴”的藝術家總是能夠吸引媒體注意。裏希特最近在拍場上的成績對於一位在世藝術家來説可謂非凡,就在泰特的裏希特回顧展開幕前後,2011年11月他的一幅抽象作品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080萬美元成交,同年10月,他的寫實油畫《蠟燭》也拍得1046萬英鎊。而在剛剛結束的倫敦春拍現場,6幅裏希特抽象作品現身蘇富比拍賣會,總共收穫1760萬英鎊。儘管藝術家本人一再表示自己的作品達到的價格很“荒誕”,但這樣的評論僅僅引發了更多的關注。

開幕當天,當數以百計的記者涌入發佈會現場,新國家畫廊的館長Udo Kittelmann不得不再三提醒大家不要再問有關畫作價格的問題了。

一位記者問裏希特“像奧林匹斯山的泰坦那樣被擁戴”的感受如何,裏希特眼中閃爍著笑意,“被忽略肯定會更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