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英國《金融時報》2011:文物回家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31 15:06:10 | 文章來源: 金融時報

萊韋特説:“除了許多古董確實有詳細的出處紀錄以外,許多合法獲得的古董,因為家族搬遷和藏品幾經易手、人過境遷導致詳細記錄丟失,所以確實沒有紙質的記錄。”

“還有可能,在漫長的歲月裏,為了逃避繳納資本收益稅、避免在離婚時被作為共同財産、避免家族中其他成員知道你正在賣掉它、或避免公眾注意自己離岸註冊的企業,許多所有者在出售藏品時故意不留下任何紙質證明。”

“儘管我只購買有明確出處紀錄的文物,但顯然這些年來交易的古董中,有成千上萬的古董沒有這種憑證,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都是劫掠所得。”

金也同意,來源不詳並不意味著一定是贓物。“問題是,許多交易商會捏造出處,”金説,“比如,他們會説,‘英國藏品,1950年’,説得非常含糊,也很難證實。而換個角度來看,也可能真的只是原主人想賣掉祖傳的古董,又不想讓人知道。”

不過,即便是萊韋特這樣的收藏者也承認:“雖然我從未在知情情況下購買賈科莫 梅迪奇(Giacomo Medici)這樣的(因銷售盜掘文物而獲罪)古董商經手過的文物,但在我剛開始收藏的時候,那時候就是完全憑運氣了,因為我最近才開始閱讀有關他們的事跡。”

“我7年前才開始收藏古董,那時候,交易商或許已經開始抵制劫掠文物了。而近3年以來,因為大家都知道我購買文物是為了展覽給公眾看,所有肯定不會有人冒險賣給我來路不正的文物。”

2004年,義大利古董商梅迪奇因售賣許多偷盜的文物而被判處10年監禁。在發生許多諸如此類的案子之後,許多藏館的歉疚情緒加重,因而願意歸還一些藏品。比如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就計劃歸還館藏的渦形花樣雙耳噴口杯,這件文物的照片此前在警方的一次突擊搜查活動中被發現,搜查地點正是梅迪奇位於日內瓦自由港(Freeport)的畫廊。

然而,歸還行為並不總是像人們以為的那樣會引起足夠的善意。土耳其政府正尋求向哥本哈根私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戴維德藏品館(David Collection)索還幾件文物,該藏館的總裁謝爾 馮 弗爾施(Kjeld von Folsach)對此表示沮喪,稱這是在利用該館的善意。

“幾年前,我們買了一些土耳其塞爾柱王朝時期(11至14世紀)的木板畫,我們認為這些木板畫來源於土耳其或敘利亞北部,但無法確定具體的位置。”馮爾施説,“一年後,土耳其當局通知我們,這些是土耳其貝伊謝希爾(Beysehir)某清真寺失竊之物,於是我們馬上歸還了,歸還之前沒有進行任何展覽。”

“之後,土耳其當局忽然將索還的文物數量從3件提高到8件。我感到非常失望——我們似乎吊起了這些人的胃口,令他們以為沒有什麼要不來。”

不過,弗爾施表示,目前的輿論壓力要求收藏界歸還來路可疑的文物,這在收藏界中已經引起了一種風氣上的轉變。

“剛入行的時候,我們這種藏館大多自認為是守護者——守護全世界無論何處發現的文化遺産。”弗爾施説,“如果某件文物來自一些不太平的地區,比如打仗的地區,我們當然會拒絕購買,但有時候我們確實會購買一些沒有明確來源憑證的文物。而如今,這樣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不過,萊韋特指出,近來對於古董來源更加嚴格的態度或許會讓一些交易告吹,但也令來源有保障的古董市場變得更加活躍。

“實際上,過去幾年裏,來源憑證完善的古董價格上漲了不少,而缺少憑證的古董價格則幾乎未變。”萊韋特説,“古董市場已經形成兩級價格體系,來源憑證完善的古董,價格上漲的空間無限。”

譯者/何黎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