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最後的晚餐》將被微氣候系統拯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12 11:52:2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最後的晚餐

日前,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民用工程學專家組對外宣佈,由教授斯坦丁諾·西奧塔斯領導的技術團隊經過兩年的研究,設計完成了達芬奇著名壁畫作品《最後的晚餐》的“微氣候系統”,這意味著,該壁畫的保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據悉,專家組將在下個月揭曉這一複雜系統的具體細節。

這個消息令西方藝術界十分振奮,因為《最後的晚餐》一直是達芬奇現存畫作中最脆弱的作品之一。高4.6米、寬8.8米的壁畫《最後的晚餐》繪製于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教堂的食堂墻上,自1498年完成後,就開始走上了“損毀”之路。這其中,既有壁畫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造成的傷害。

首先,當年製作壁畫通常採用“濕壁”法,即製作者在灰漿未幹前完成繪畫,但達芬奇卻採用了“幹壁”法。這種畫法導致色彩黏著不牢,令畫面很快就開始龜裂。另外,食堂的潮氣、煤煙等廢氣不斷侵蝕此畫,導致黴菌蔓生,畫面變色脫落;而教堂供暖設備時開時停,溫度的變化也對壁畫造成損害。多年來,一代代修復專家為搶救壁畫絞盡腦汁,採取了種種措施,卻均收效甚微,甚至弄巧成拙。以熨燙法抵抗脫落,曾造成畫面局部下滑、變形;因不斷修復,一個門徒的手變成了 “麵包”,還有一個門徒的鬍子越“長”越長;19世紀時,一位專家採用適用於“濕壁”法壁畫的修補辦法修復畫作,被業界認為是對《最後的晚餐》最大的一次傷害。

最近幾年,城市污染和藝術愛好者的狂熱也加劇了壁畫的損毀。3年前,電影製作人皮特·格裏納韋為了影片的拍攝效果,要求在《最後的晚餐》上進行燈光投射表演,儘管此舉遭到許多藝術家反對,但當地政府還是批准了拍攝請求。此外,美國小説家丹·布朗在自己的暢銷懸疑小説《達芬奇密碼》中圍繞壁畫設置了一個關鍵情節,導致前來觀賞的遊客激增。專家警告説,遊客皮膚上攜帶的油脂等酸性化學物質進入壁畫周圍的空氣並與灰塵結合,會對壁畫造成持續性傷害。儘管管理者嚴格控制遊客人數並把每個人的參觀時間限制在15分鐘內,仍舊收效甚微。

兩年前,義大利政府邀請南加裏福尼亞大學專家參與研究建立一個包括加熱、通風和調溫等項目在內的保護系統,以減少這幅已遭嚴重腐蝕的壁畫暴露在酸性污染空氣中的時間。義大利藝術界希望,此次推出的微氣候系統保護裝置能夠扭轉《最後的晚餐》的保護困局。西奧塔斯教授表示,他們對系統的最終研製成功感到很激動,“在歷經多次不成功的修復後,《最後的晚餐》終於要得救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