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帶來新話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24 10:17:30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德國藝術家的裝置藝術“滑梯”,給人以夢想的空間

展館外墻面壁畫生動有趣,生活卡通性,吸引著不少兒童觀眾

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與聖保羅大教堂對面,外形與倫敦大英博物館金碧輝煌的建築風格形成強烈的反差,它是在關閉于1982年發電廠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在這座看似笨拙又古老的工業化建築物裏,卻珍藏著眾多知名藝術家的不朽之作。

[倫敦城發展絕佳案例]

在英國倫敦成為世界一流創意之都的成長過程中,泰特現代藝術館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進入21世紀前,英國的經濟發展有所起色,政府大力倡導並積極支援發展創意産業。因此,當時英國的藝術市場和藝術項目急速擴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這座由老式發電廠改造而成的現代藝術館早在創立之初,老建築再利用的創意設計就吸引了全世界藝術圈和建築界目光,它是城市發展中的創意之作的絕佳案例。對於城市中有歷史文化價值舊工業建築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再利用”,這是現代城市建設中的新的創舉。在城市舊城改造中許多保存下來的老建築只是一座具有歷史風貌的精美外殼,怎樣讓老建築重新散發活力並具有新的生命力,這是現代城市規劃中新的研究課題。這種讓老建築再利用的思路,對於倫敦市民來説,現代藝術館的出現使得舊工業建築成為創意文化的承載體,也是創意産業的藝術工作室。這個曾經被棄置多年,如今佔據著泰晤士河岸絕佳位置的電力工業遺跡,一躍成為令世人注目的創意基地和時尚中心,這與倫敦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世界名城相得益彰,藝術給予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了新的活力。

[驚人之作留下的記憶]

從2000年藝術館開館至今,每年在藝術館的渦輪大廳裏展出一名藝術家的大型裝置作品,由於該廳空間很大適合展示體量驚人的作品,有高9米的巨型蜘蛛、長167米的裂縫和三層樓高的裝置藝術“旋轉滑梯”等,這些作品至今讓人過目難忘,後來這些藝術家的名字都隨著他們的驚人之作留在觀眾們的記憶中。

當人們走進渦輪展廳大門,出現眼前的是件龐大的裝置藝術作品,從原來工廠車間鋼結構的走廊兩邊傳出音樂的行為藝術作品所發出的聲音,與參觀的人群中發出的各種聲音混合,使人們仿佛走進一個喧鬧的工廠。另外在藝術館展出的藏品中,有羅丹、畢加索、馬蒂斯、安迪瓦豪、米羅、蒙德里安、達利、亨利·摩爾和賈科梅蒂等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還包括後現代主義的波普藝術、多媒體藝術和觀念藝術。展示的方式並未按傳統的年代排序方式陳列,而是把作品按內容或藝術形式分門別類地擺放在各個樓層的展廳內。這種打破年代的陳列方式使得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與不同時期的同一創作主題的作品一起觀賞,讓不同的創作形式和藝術觀念在此直接碰撞,這正是泰特現代藝術館獨特展示的方式,也是它引導觀眾思考現代藝術的精神魅力所在。

[讓觀眾做些喜歡的事]

泰特現代藝術館的服務理念就是讓藝術與市民親密接觸,鼓勵不同團體、不同家庭和不同年齡層的觀眾一起參觀展覽和參與藝術活動。因此,在渦輪大廳設立參觀者的大型活動場所,如:藝術書店、藝術品商店和休閒咖啡廳,提供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開放性空間,讓觀眾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人們可以在地板上野餐,也可以從事與藝術相關的事情。多樣化服務傳達出一個資訊:這裡歡迎每一位想來的人,即便是那些對藝術一竅不通的人。

當初英國國內曾經就人們對於參加藝術活動的態度做過一項民意調查,結果有許多英國人,尤其是青少年,普遍認為藝術是富人的專利,是高雅的事情。然而,自藝術館開館以後,包括來自世界各地旅遊者的參觀人數每年突破460萬,遠遠超出了藝術館180萬的預期,平均每天就有1.3萬多名參觀者,其中50%的參觀者年齡都在35歲以下。從每年的參觀人數不斷飆升,泰特現代藝術館已成為世界最熱門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它每年可為倫敦市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超過了1億英鎊。

 (本文作者為上大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