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紐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全球非洲項目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07 18:16:37 | 文章來源: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

如果馬蒂斯從未去過摩洛哥,如果畢加索和德國表現主義者們從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雕塑創作中受到啟發,現代藝術將會是什麼樣子的?非洲是無處不在的,也許爵士樂是早于抽象表現主義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地位的美國藝術形式,但正在美國紐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 Design)進行的“全球非洲項目展”(The Global Africa Project)則試圖探討非洲當代視覺藝術在珠寶、時裝、建築、竹編、繪畫和實用設計等藝術領域的普遍性及其廣泛影響,本展將持續到2011年3月15日結束。

“全球非洲項目展”由洛厄裏•斯托克斯•西姆斯(Lowery Stokes Sims)和萊斯利•金-哈蒙德(Leslie King-Hammond)共同策劃。前者曾擔任哈萊姆區畫室博物館(Studio Museum)總監,自2007年起擔任藝術與設計博物館國際策展人;後者曾擔任馬利蘭藝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自2006年起擔任該學院民族與文化中心主任。本次項目展呈現了近一百二十位藝術家和設計師以個人、團體或集體形式創作的二百件作品,在對已有藝術形式的不同理解和融合基礎上體現了他們對於藝術審美、社會學和哲學的思考。“全球非洲項目展”在新聞發佈時宣稱其目的在於探索“非洲藝術文化對當代藝術、工藝和世界範圍內設計的影響”。令人略感遺憾的是,本展中較為高端的奢侈品相對過多,而真正改變生活品質的原創設計相對較少並忽略了對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關注。“全球非洲項目展”的亮點則包括巴爾的摩雕塑家喬伊斯•斯科特(Joyce Scott)、海地藝術家喬治•瓦爾瑞斯(George Valris)和攝影家J.D.奧凱•奧傑克勒(J.D. Okhai Ojeikere)等內涵豐富色彩斑斕的作品。除義大利攝影師丹尼爾•塔馬格尼(Daniele Tamagni)之外,所有參展藝術家均為非洲後裔。

“全球非洲項目展”的特點在於:首先明確分類,擴大展覽價值;其次直接聯繫藝術行為,用作品的視覺生命力鼓舞體現人類活力;再次強調回收和重復利用的概念。從名稱寓意而言,“全球非洲”強調了非洲大陸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項目”則悖論似地代表了開放性的結末:不斷進展的藝術工作,未完的結果,這不是一個已完結的展覽而是發展的中期報告,未來仍有更多拓新更多期待。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