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隆重開幕,拉開了第九屆中國藝術節系列活動的序幕。文化部部長蔡武,副部長趙少華、王文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出席了開幕式。展覽以“中國風格·時代丹青”為主題,匯聚了我國國畫、油畫、版畫界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近年來的精品力作。參展的300多件優秀美術作品,形式多樣,題材豐富,較為全面地體現了近些年來中國美術創作方面的新探索和新成果。
九藝節開幕前的廣州,暴雨如注。記者在飛機上還在擔心那裏的天氣,出機場後面對的卻是連機場在內的整個廣州的悸動,機場出口處等待接站的九藝節工作人員,與這座城市一樣,正在共同見證九藝節開幕前的最後一分安靜。中國藝術節這個由國家主辦且延續了多屆的大型藝術活動今年落戶廣州,也就註定了5月的廣州將格外與眾不同。“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開幕後,徜徉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曲徑通幽般的展廳裏,觀眾都在“尋找”著此次展覽的作品。
但這個不過短短幾個月的美術展覽,理論上只是為了配合此次“九藝節”,最終卻能以如此的體量和學術高度與觀眾見面,難能可貴。“現當下的美術活動實在太多了”,這是“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藝委會專家們一致的認識;“要打造這次展覽的與眾不同”,也是專家們認識中共有的憂慮與擔心。
現實情況也是這樣。此次展覽不僅面臨如何打造與眾不同的境遇,同時,在這樣一個龐大的藝術節日裏,如何凸顯美術的價值,吸引民眾關注美術,也是組織方面臨的一大難題。
兩方面的難題,實際不難理解,所要求的正是學術高度與民眾的接受度。一方面是作為美術展覽,作品本身所具備的學術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對於展覽的作品,民眾是否能接受,並且喜愛看。
因此,與以往美術作品展不同的是,此次展覽採取了全新評選機制——全國畫院、各專業機構推薦和展覽藝術委員會提名。評選出來的參展作品不再另評獎項。對此,此次活動的藝委會主任楊曉陽解釋説,近年來,為拿獎項刻意作畫的風氣流行,不設獎項就是希望大小畫家能夠“撒歡”創作自由奔放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