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完美系列 布面油畫 180×145cm
現如今的展覽,無疑是當代美術史構建的一部分。當代美術史的研究,首先決定了我們的時間維度,即當代。這個看似無可厚非的節點性問題,實際上存在深究的必要性。
由於當代美術家其作品的風格特徵,依然存在變化的可能性,面對這一本源性問題,嚴格意義上肆意的美術展覽與美術活動,都是缺乏深度與依據的。藝術家個體與其作品創作之間,策展人的思路與對展覽主題的把握及定義之間,是一個必然的有機整體。並且,這一整體性的特徵,是需要多方面的完備與研究,才有可能實現的。相反,將它們完全分離,單純依賴於某一方而試圖完備的呈現,其結果只能是理想化的虛無。
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曾吃過土司麵包。土司麵包的好處在於它已經被切成片,這種切片麵包是一個被固定的常態,食用者可以自由組合食用它的方式。日本科幻小説家筒井康隆卻不是一個習慣於循規蹈矩的人。在筒井康隆的作品中,他擅長打亂一些固定的時間切片,用自我的方式將這些切片糾結起來,如何看、如何梳理,似乎是閱讀者自己的分內之事。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我們接受與被接受的現實,都是被切片後,其差異只在於心理上的主觀反應。
美術展覽、事件的起始,往往是由藝術家個體所引發産生的。可以這樣認為,在美術史綿延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最為基礎的部分,也是最為本質的一環,就是美術事件被切片後,針對藝術家個體所開展的“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支撐整個美術史的基石,也是本位問題,脫離了“個案”研究,我們將無法針對某一具體美術事件做出準確犀利的評判,從而將根本上導致話語權的喪失,進而則會引發與之相關的美術批評失語,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爭論。鋻於此,深入且真實地針對藝術家個體,進行行之有效的“個案”研究,將影響到美術事件的接受廣度與價值深度。
然而,通過針對藝術家的“個案”研究,正確認識與分析相關問題,絕非如此簡單。以往,我們在學習、解讀與研究中西方美術史的過程中,起點便是站在前人的臂膀上看待問題。歷史類學科的學科特徵,決定了後來人較前人有大量資料與依據可以信手拈來,在經過自身的認識與評判後,往往也會相對容易地梳理出自己看待問題的眼光。然而在歷史研究中,“唯‘三代’與‘明清’為最難”的真言,便是學界前輩的經驗早已告訴我們,離我們太遠與太近的時代、過多與過少的資料,都會加重研究的難度。
因而,美術展覽與活動的當務之急,在於深入內裏地開展“個案”研究,在於“個案”研究背後的公允推介,而不應在於盡可能早地給予藝術家以定位。將“個案”這一研究形式比作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應當將展覽的重心置於真實性上,由此考慮給社會、給大眾提供更多客觀認識藝術家、藝術品、藝術事件的機會,時常能自省展覽是否到位、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借鑒的可能性。
鋻於此,如果將某一地域內的當代藝術家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整體的話,我認為將其中個別的、具有典型性特徵的藝術家個體單獨分割出來,就好比標本製作一般,放在展覽這一“放大鏡”下聚焦觀察,則更具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