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別誤了美育誤了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31 13:45:18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説起中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常常想到“耽誤”二字。

在中國書法、美術作品此起彼伏、時領風騷于海內外中國藝術品市場時,何談耽誤?

在中國書法家、美術家走南闖北、風光無限,可謂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時,何談耽誤?

在中國年輕學子每年報考美術院校人數以十萬計、報名費數以億計時,何談耽誤?

在少兒書畫大賽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少兒書法美術班考前班如過江之鯽般難計其數時,何談耽誤?

在美術學院擴容為大學院、美術系擴容為美術學院、美術科擴容為美術系、藝術設計專業和許多理工科大學配套而出時,何談耽誤?

正是在這一派繁榮之下,可以看到某種虛妄。正是在這一派錦繡之下,可以抽出些許敗絮。正是在這一派熱鬧之中,可以感覺到秩序之零亂和後勁之不足。

湖北有一所中學,在給高中生尋找出路時,開出一個大膽的方案:成績好的,進理科班;成績次一等的,進文科班;成績差的,但能歌善舞或能跑能跳會打球的,進特長班;其他的,進美術班。當地的一位畢業班老師説,這叫死馬當作活馬醫。

因此,這些年來,高等美術院校的生源狀態可以説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從前,報考美術學院、也包括其他藝術院校的學生,普遍是專業水準不錯,但文化成績不佳,其高考文化成績往往是其他考生的一半左右,而為人恥笑,為世詬病。因此,中央美院便有了“寧肯犧牲一點專業要求,也要把文化成績提上來”的舉措。於是,這幾年,美術類院校考生的文化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他們的專業水準卻有所下滑,到了讓人左右為難、進退維艱的地步。所以,一些美術院校對於新生都特別安排了超常的基礎教育課程,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從零開始”。

“從零開始”的又豈止這些新生,有不少美術院係也是如此白手起家的。他們在師資力量不全、圖書教具不夠、學生出路不明的情況下,迅速出擊,緊急擴容,打招牌,搶市場,這一切都是為了徵收學生高昂的學費,為了十分可觀的報名費、復試費等。許多美術院校的校舍新建不多久既告不足,有些分校甚至建到了幾千公里以外的天南海北,剛開始老師們還飛行教學,慢慢地就師資本地化了。這本地化有多少能達到應有標準呢?盛名之下其實難符,能不誤人子弟?

當然,美術院校的無端擴容並非教育部門的一廂情願,也不能説是有關人士的心血來潮,而主要是對於美術高考産業洶湧來勢的對接或順從。眾多學子掀起的這股大潮,一方面是高考戰略所致。在高考這只大木桶中,美術院校曾經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一些文化成績不好的學生、家長和老師活學活用經濟學水桶原理,制定了以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效應的方案,選擇了美術院校。另一方面,則是近十餘年來藝術品市場的神話效應導致的。這些年來,就個體勞動而言,從收入、地位、名聲、收穫週期長、投入産出比高且風險系數小諸方面考量,沒有人能望書法家、美術家之項背。於是,書法美術成了一大熱門,在許多情況下又成了一大陷阱,讓無數少年兒童不得其樂反為之累;讓許多家庭深陷其中,投入了祖輩的養老金與父輩的生活費,難以解脫。

本來,信手塗鴉是少年兒童的天性,童真童趣童心以及對於色彩與構圖的天然感覺往往能讓他們下筆不凡,別開生面,可是,為了當藝術家、為了賺大錢,他們在進入少兒書法美術班的第一天起,就背起了沉重的包袱,像大人一樣思考,求社會一片喝彩,艱難地跋涉在成人們指引的所謂捷徑中……如此下來,我們常常在少年兒童的書法美術作品中看到了少年老成,甚至是老氣橫秋;常常在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了嫺熟的技藝,卻感受不到獨特的審美追求與讓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想像;常常在各種展覽與畫冊中,看到雷同、空泛、陳舊,甚至是無病呻吟,或者是粗劣、小巧、走極端,甚至不堪入目……

離開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離開了純真的藝術理想,離開了艱苦的藝術創作,離開了應有的充分美育,這藝術品市場的泡泡還能吹多大,美術高考産業的規模還能做多大,美術高考的捷徑還能不能走通,真是不好説。 

但是,不管怎麼説,不管怎麼做,都不能耽誤了美育耽誤了娃。(劍 武)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劉曉丹:馬未都,你為什麼這樣“紅”?
· 潘欣信 王凱:捐贈之後……
· 郭慶祥:書法的現代精神
· 與美術家相關的著作權與保護
· 林之源:收藏應多關注二線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