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文人書法三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09 11:20:0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美術週刊

    與前些年的“學者書法”“民間書法”“新生代書法”等概念一樣,“文人書法”這幾年多被提及、研究,並頻繁有相關論壇、展示活動。斯舜威先生是這方面的積極探索者和活動組織者。他在文人書法的歷史資料蒐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中,連連撰文著書,産生了不小的影響。在我看來,文人書法是一種非常美妙的理想境界,但在目前付諸實施且達到相當的成果,談何容易。

    姑且以書法界而言,似乎存在三個難以突破的阻礙。一是技術的阻礙。毛筆在今天已經退出了日常書寫,不能説對書法家沒有影響。書寫技巧不僅關乎勤學苦練,更關乎取法對象,所謂“取法乎上”還是“取法乎中”或“取法乎下”的分別。古人審美趣味高,又能取法乎上,故喜弄文墨者,書法皆有可觀。古今同理。在古代墓誌碑帖不斷出土和發現的情況下,在歷史文獻資料異常豐富的今天,人們也逃不脫這個干系。往昔讀書,啟蒙便三百千、諸子百家;毛筆寫字,落筆就王羲之王獻之、顏筋柳骨,宋代蘇黃米蔡再好也可不管。再有興趣,溯流究源,臨習漢隸秦篆,抑或描摹石鼓甲骨,取法乎上,此之謂也。現在的一些書法家不屑或不敢寫楷書,一味逸筆草草,甚至故弄玄虛。在此情形下,“取法”的問題非常要緊。

    二是文化的阻礙。不久前,書畫家林墉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説,廣東藝術界包括他自己,最缺少的正是文化。回望民國時期,文化人看重的是學問,書法繪畫則是雕蟲小技。不像現在,把書法當專業,説得神乎其神。啟功先生曾説自己看重古典文學教授這頂帽子,並不在乎中國書協主席那頂桂冠。他總説自己文化與書法的不足,並非謙辭。民國時期那一大批書法好的文人,在書法上也都很謙虛。文化累積猶如武術練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沒有捷徑可走。現在是,舞文弄墨的坐不得冷板凳,不肯下苦功夫。古詩文修養不夠,對書法藝術來講,就是先天不足。我認為,當代的專業書法家要突破文化的局限,相當艱難。

    三是思想的阻礙。由於書法家普遍缺乏宏闊的文化視野,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吸收甚少,而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容易與現代低俗文化相融合,由此形成的思維模式必然趨於走向平庸化。某些書法家為人浮躁,人文意識淡薄,卻在自家書房高挂“寧靜致遠”,其表現和志向大相徑庭。自己這麼寫,又不這麼做,這就是思想的阻礙。我們總説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稿》好,這不僅是因為作者的書法境界高,更是因為有作者感情和思想的真切流露。筆者所在的地方,最近幾年連續舉辦過一些全國性的文化活動,其中少不了的一項就是筆會活動。每每看到一些書法家或號稱詩書畫印全能的藝術家的表演,真是拙劣得不堪入目。他們的話題離不了一個錢字,甚至因為沒有拿到主辦方給的紅包而拒絕動筆。沒有幾個人會為人家吃住行全包加潤筆而花費了上萬金錢,而自己又創作不出有思想感情、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感到內疚和痛心。這些人的思想境界,離藝術的距離實在不可以道裏計。

    我喜愛有文化、有思想又取法高古的文人書法,仿佛也能分辨當今書法的優劣高低。自己只敢亂説話,卻不敢亂寫字。提出上述淺見,與同好商榷。

下一頁個性與志氣的“廝打”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楊炳延書法
· 中國書法名人榜——范曾
· 沃興華《書法創作論》出版
· 氣若蕙蘭——楊炳延的書法藝術解讀[圖]
· 書法展覽策劃的學術記析
· 以藝煥彩 弘揚正聲——全國廉政文化大型繪畫書法展
· 藝術殿堂裏的書法展覽
· 藝術空間中的書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