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價格大王意義已經不大了”,關注中産消費群體,讓市場多元化或許是發展方向
經營了8年、“沒有1分錢收益”卻虧損近千萬元的上海頂層畫廊于2008年8月重組,新的負責人是著名作家薑湯。在接手畫廊之前,薑湯已經是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在他眼裏,畫廊要發展今後要推廣的還必須是最易被大眾接受的當代藝術形態。
近年來國內藝術市場的“表面繁榮”之下早已埋下危機的種子,許多畫廊的生存受到很大的衝擊。不過,當僥倖投機者被無情清理出局之後,這個行業或許會冷靜下來思考應該把眼光放在何處?
行業掃描
是撤?是留?
畫廊新手有點迷茫
由於酷愛藝術,李楓(化名)在2007年開了一家自己的畫廊,準備大展一番拳腳。李楓的畫廊位於上海紅坊,這是上海一處非常有名的藝術社區。然而,行業形勢在2008年急轉直下,是撤?還是留?李楓有點迷茫。就在一個多月前,李楓作出了一個決定,不再單打獨鬥,轉而與其他幾個老畫廊合作,“抱團取暖”。
“一年前,我因為想換一種生活方式,想找一個安靜、純粹的行業做一些事情,對藝術非常感興趣的我選擇了開畫廊。但一年下來,我發現中國的藝術界一點都不純粹,一些不懂藝術的人製造了表面的火爆繁榮,不少畫廊的主人投機心太重,不乏忽悠甚至欺騙……沒想到危機來得比預料的更快,我現在有點後悔,也有點迷茫。”李楓坦言她遭遇金融危機後的心境:“因為我打算把畫廊作為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業長期做下去,所以在過去的一年,我一直在收作品,一張都沒有拿去拍賣,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慢慢來經營我的畫廊,但這個行業的混亂無序讓我産生了猶豫。”
一方面是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惡化,這個內憂外患的現實打碎了李楓的理想,也動搖了李楓的堅持。“如果説我恐慌還可以理解,畢竟我是這個行業的新人,但據我所知,一些老畫廊的經營者也感覺到迷茫。”和李楓合作的另一家畫廊的主人已經在這個行業浸淫了20年。李楓説,這家畫廊的主人苦熬到2005年開始有好日子,隨後的2006年和2007年也都比較好,到去年的春拍和秋拍,情況急轉直下,送去拍賣的作品全軍覆沒,一件都沒有成交,目前這家畫廊的資金流已經接近斷裂,已經沒有資金再收作品和維持畫廊的經營。
李楓計劃再觀望一年,“畫廊在日本已經進入一個較為規範的階段,這個階段遲早也會在中國出現,目前我們會壓縮一些成本,和紅坊方面商討降低租金,好讓自己有實力度過這個冬天。”
新北京畫廊:
相信可以挺過這一輪危機
新北京畫廊經理于天天坦言:“畫廊半年前賣出去的畫現在還沒有收回款,預計明年的出貨量還會減少。”不過,于天天表示,畫廊的資金還比較充足,相信可以挺過這一輪危機。“現在的市場價格不好,但我們和藝術家一直都有不錯的合作,所以畫廊也不會去賤賣作品,不會去擾亂藝術家的市場價格”。
于天天認為,目前國內的畫廊已經飽和,“買家和藝術家就那麼幾個,每次畫展上遇到的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畫廊應該在挖掘新的年輕買家上花更多功夫,藝術在中國仍然是小眾文化,這個市場容量還很大,我很樂觀。”據其透露,為了壓縮成本,新北京畫廊在明年會更關注剛從美院畢業的年輕畫家,同時會縮減畫展數量,“以往每年的畫展在10~12個,今年預計是6~8個,會提高畫展的品質,以聯展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