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光與色的追夢人生,與山水對話的忘我情懷

時間:2016-04-27 19:02:30 | 來源:《我的藝術生活》徐冬冬

藝術家>

《林中所悟》局部 彩墨紙本 1994

【畫家獨白】

上輯為“尋夢人生”,是我之繪畫探討東西方文化會通的開始。尋得人生之夢,便有了本輯的“追夢人生”,它再次把我帶回到那難忘的山水之中。1994年我第二次對中國山水系統寫生之結果,就誕生於東西方文化交匯的時代潮流裏。把中國的山水放到光與色之中,似緩緩的泉水如詩一般地流出,使我對中國傳統意象繪畫與西方印象繪畫的結合有了自己新的解讀。

忘卻不了在巴黎的歲月,真是如追夢一般。隻身遊走在那昔日華麗的街道,聖心教堂山下紅磨坊的霓虹燈光耀眼,耳邊不時傳來麗都劇院所散發出的性感旋律。散步于塞納河畔,聖母教堂的鐘聲依舊,中世紀的凱旋門與現代的拉德芳斯組成了這個城市的新舊文化的演變。當我的目光停留在盧浮宮、奧賽宮的墻面上,使我結識了印象派繪畫大師畢沙羅、莫奈、雷諾阿、塞尚、德加等,他們的筆觸、他們的色彩,將光與色融會得像詩一樣自然,打動著一個來自東方的年輕藝術家的心靈。我至今也難以忘懷當時尋覓莫奈筆下的塞納河上落日的情景:我穿過街道,迅速穿梭在人流間,疾步奔向塞納河的橋邊,車從耳邊呼嘯而過,我聽不到嘈雜的人群的聲音,一門心思向河邊奔去,去聆聽這位大師內心的跳動。當觸摸到橋欄的瞬間,那落日已照亮了整個塞納河,絳紅的晚霞如夢,整條河水像紅色的緞子一樣向我湧來。在那裏,沒有莫奈的憂鬱的色彩,只有他的靈魂飄蕩在水波裏。就在這一時刻,我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這不是悲傷的眼淚,是一種感動。我踟躕在橋上許久許久。

正是這樣的一種觸動,使我與印象繪畫結下了深厚的淵源。這就是我上世紀九十年代所追尋的夢。本輯所選畫作,為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所繪,均為文化部與中國美術家協會所主辦的“徐冬冬足跡巡迴畫展”的展品,1997年由榮寶齋出版于《徐冬冬畫集》;文字選于《我的藝術生活》一文中對中國山水的理解,我的宇宙觀産生於山水間,而本輯的畫作也産生於中國山水的光與色之中。

《聖誕》 彩墨紙本 1990

中國繪畫分人物、山水、花鳥各科,唯山水畫最為獨特。它不同於西方風景繪畫,而是中國人對山的一種特殊的神往與崇拜。什麼是山?什麼是水?什麼是山水間?這些追問一直縈繞著我。

《林中所悟》 彩墨紙本 1994

觀山並非只是觀眼中之景,而是要對整個山脈所處的地域以及其方向、四季之變化、河流之走向及其天象等問題綜合探察。

《母牛肚中的男人》 彩墨紙本 1993

《幽》 彩墨紙本 1989

宋蘇東坡懂得探求仙山之道,他那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便道出其中之奧妙。


《秋艷》 彩墨紙本 1987

畫者有時把差之千里的景色移植在一起,不是見山繪山,而是追求人們心目中仙境和“神仙”的生活。先人將儒、釋、道三者相結合,認為仙山中孕育著“道”的奧秘。

《四季林》 彩墨紙本 1987

“觀山勿忘水,白練落天邊。空靈釀秋意,幽谷飲清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之態度,樸素而謙恭,自上而下,水利萬物而不爭,創造了淳樸自然的生命宇宙。

《浮萍》 彩墨紙本 1987

《富貴》 設色紙本 1991

觀水在悟道,“上善若水”是對生命的崇尚,天地之大愛,但它卻體現在那一滴柔弱的水中。水滴穿石,水落石出,山之縱橫,石之百態,總離不開水的雕琢。行於山水間嵐氣清潤,陰陽中和,一派祥和之氣象。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