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切近本質 美女畫家喻紅的家居生活(組圖)

時間:2010-03-11 13:53:30 | 來源:美好家園

藝術家>喻紅>相關報道>

(圖5)

藝術:向短暫與脆弱中求取

女兒五歲時,喻紅開始創作她最重要的作品《目擊成長》,以編年史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成長過程,從出生的1966年,每年一幅畫,再選配一幅當年的新聞圖片,女兒出生之後也加入其中。之後又有了關注各种女性人物的《她》系列和樹脂作品。

喻紅:這幾個系列基本上同時在做。我畫的所有東西都是從我內心來的。

小琴:你特別傾向於內在的表達方式是怎樣形成的?

喻紅:我也不知道,我很難畫跟我沒有切身關係的東西。

小琴:你的內心不太容易進東西嗎?

喻紅:挺容易進東西,我一直在吸收,但是很深的地方需要積澱,需要過濾過程。外面的東西對我有影響,但是不會特別快。

喻紅講起小時候,她家樓下有一面墻,她每天趴在窗臺上,看著今天來一撥人,貼大字報喊口號,過幾天又換一撥,這個打那個,那個打這個,變來變去。小孩子看不懂具體情節,卻學會了懷疑。

喻紅:就對這種特先鋒,特別張揚,好像站在特別正義立場的這種事,特懷疑,不會積極去介入。我好像一直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大的方向特別清楚。

小琴:這個方向能用語言表述嗎?

喻紅:總體來説,我的創作這麼多年,核心就是生命的短暫和脆弱,所有的作品表達的都是這個。

喻紅的生活如此平靜安寧,雙方父母都健在,也沒有經歷過痛徹心腑的生離死別,她的這種感受從何而來呢?也許每天看著“城頭變幻大王旗”,不只學會了懷疑,還懂得了無常。小琴:你自己的生活裏邊,常數好像比無常更多啊?

喻紅:對,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變化。

小琴:會有恐懼或者憂傷嗎?

喻紅:談不上恐懼,也不是憂傷,就是知道,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每個人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小琴:你會因此主動做些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嗎?

喻紅:我做的,比如説畫的所有的畫,包括《目擊成長》、《她》、樹脂作品,都是想留下曾經發生的事情。

樹脂作品最直接體現了這種努力,喻紅在柔軟的絲綢上畫下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一個嬰孩,一個女人,然後剪下來,用樹脂澆注。“將很美麗也很脆弱的形象永遠封存在裏面”。

小琴:封存是想讓它永恒,但是材料透明很像易碎的玻璃,讓它們更顯脆弱。你是要喚起大家的珍惜?

喻紅:我希望這樣,但是中國人太忙了,顧不到去存住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小琴:忙的目的,可能正好是在忙著失去。

喻紅:對,就是忙著失去。

喻紅:生命就是很殘酷,生老病死本身就很殘酷,這是它的常態,也沒有什麼。

小琴:如果時常考慮生命的脆弱,會覺得孤獨嗎?

喻紅: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生、死,只能自己承擔。在成長過程中有朋友,有親情,就像一個聚會一樣,聚會永遠要散的。

小琴:你有信奉的東西嗎,可以在脆弱和孤獨中交托自己嗎?

喻紅:有某種程度,不是特別強。我挺羨慕有宗教信仰的人,困擾你的事情可以交出去。沒有信仰的人,就是自己扛著,知道自己扛不住,還得生扛。我很想找一個交托,但是沒找到。

小琴:藝術可以交托自己嗎?

喻紅:短暫的時刻可以,但是解決不了終極問題。藝術永遠是想討論一個終極問題,但是終極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喻紅沉靜的聲音如在耳邊,她説生命的短暫和脆弱,她説個體生命的無意義,她説人的孤獨和無所依憑……但是為什麼,她可以如此坦然和平靜?

當我打開《目擊成長》,看到的的確是一個一個的短暫,但是一頁頁翻下去,一個個短暫連續起來,漸漸地,另一種東西開始掙扎著浮現,那正是與短暫和脆弱相反的東西。

我仿佛看到了《目擊成長》的未來,當喻紅日漸衰老而劉娃日漸蓬勃,當劉娃的孩子出生,當她也拿起畫筆,見證又一輪的成長……

一個個瞬間逐漸顯現出令人震撼的力量。那是生命本質的另一面,在短暫中求取永恒,在孤單中相互溫暖,在流逝中頑強駐留。

這才是喻紅正在用她的創作,用她和女兒的生命昭示的本質。

小琴:你是悲觀主義者嗎?

喻紅:我不悲觀,我對世界的看法是這樣,但是真正做事,還是很積極很認真去做的。

小琴:為什麼你可以一方面維持很洞徹的人生觀,同時又能很積極地生活?

喻紅:還是要讓每一天過得愉快。比如花開花謝,從一個大森林,或者從宇宙、地球看,它開不開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如果你自己作為那朵花,當然要開得好看一點了。事實上,正是有每一朵花開,才會有森林,有每一個短暫的存在,才有宇宙的永恒。當我們明知自己的短暫與脆弱而能坦然承受的時候,當我們還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與之相抗衡的時候,那就獲得了時間與神都無法剝奪的尊嚴和力量。

跟喻紅的交談逐漸深入,我越來越理解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喻紅,同時也越來越擔心世俗生活中的喻紅。一個敏感純粹,體驗如此深刻,精神世界如此豐富的藝術家,會如何面對瑣碎的柴米油鹽,如何面對孩子的尿布,丈夫的煙灰呢?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