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邁克爾·肯納:鏡頭下的中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25 11:35:54 | 文章來源: cafa

2014年6月21日晚上,講座“邁克爾·肯納鏡頭下的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7號樓地下一層B118教室開講,主講人是英國著名風光攝影大師邁克爾·肯納(Michael Kenna)。

邁克爾·肯納出生於英格蘭北部,曾經的夢想是當一名牧師。他最初在神學院學習,後來進入了藝術學院,後師從知名女攝影師露絲·伯恩哈德並擔任其助理。

邁克爾·肯納首先展示了四張不同時間拍攝的凡爾賽公園雕塑,這些攝影的獨特之處在於都是從雕塑背面進行拍攝的。他喜歡拍攝和環境結合緊密的雕塑,並且經常去同一個地方拍攝同樣的景物,感受不同光線下景物的變化。他尤其喜歡拍攝雕塑的背面,著迷于雕塑上雕刻的痕跡。

講座中他提到他喜歡的法國攝影師尤金·阿傑特,尤金·阿傑特幾乎花了他的一生來拍攝巴黎,這對他觸動很大。邁克爾·肯納童年時期常和家人乘大巴車去海邊度假,這段經歷也影響了他的攝影。從前他認為只有美的東西才是值得拍攝的,比如他著迷的英格蘭鄉下的小道和教堂。後來他受到比爾·布蘭德的影響,他展示了一張他拍攝的發電廠,他認為這是他攝影道路上的轉折,在這之前,他只對美的風光有興趣,而後來他開始拍攝一些工業建築。同樣的,發電廠這個題材他也拍攝了多次,他甚至多次造訪同一個發電廠,他熱衷於不同時間段、不同光線下呈現的不同美感。

如今的邁克爾·肯納在城市風光和自然風光轉机換自如,他説到,攝影不是簡單的複製,需要加入自己的感受,器材和技術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應該注重自己的想法。而他所慣常使用的黑白攝影方式,更體現了他所堅持的以風格特點為重而不是色彩。

邁克爾·肯納自言進入亞洲之後,他的攝影越來越抽象。他首先展示了他鏡頭下的日本,比如一張由雪中柵欄構成的抽象幾何化圖形,這是他在北海道拍攝的作品。他説到,在英國期間因為受到比爾·布蘭德的影響,他拍攝了許多黑色的工業建築,但在日本,他更多的使用“白”,形成一種極簡主義。

隨後,邁克爾·肯納展示了他鏡頭下的香港與上海,他遊移于摩天大樓之間,尋找著不同的角度與場景。他並不會在拍攝前預想鏡頭下的景象,而是喜歡那份未知性,這也是他不用數位相機進行拍攝的原因。他認為攝影師常常被自己的想像力所禁錮,應該打破這種限制,用自己的手段演繹不同的效果。

邁克爾·肯納亦去到北京、雲南、桂林與黃山等地拍攝了大量照片。很多人問他日本風光、南韓風光與中國風光相比有什麼區別,他説,他並未研究過這種區別,只是許多人看過他的關於黃山的攝影之後會説“這就是中國”。他著迷于黃山變化萬千的雲霧,他説他不能想像住在中國的人不去到黃山這樣一個壯觀的地方。他並不喜歡陽光下的細節,而是鍾情于水霧中景物的效果,而想要得到這樣變幻的效果,耐心是勝過裝備的。

邁克爾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在中國拍攝的趣事,而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欣賞到了他鏡頭下如夢似幻,充滿禪意的東方景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