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國家藝術基金考驗執行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29 11:44:02 | 文章來源: 收藏拍賣導報

從去年12月30日誕生之初,國家藝術基金就廣受關注,各種解讀、議論甚至吐槽已是滿天飛,藝術界多方關注和熱議情有可原。一是因為它是由國家層面 正式出臺的與藝術直接相關的基金,代表了政府對於文化事業的長期扶持思路;二是它的資金金額龐大,據介紹,到2015年底,國家藝術基金投入總額將達到 20億元,之後基金投入規模也不會低於這一數額。

一個新生的事物

公佈的《章程》中,重點劃分 了四大方向以及對於資助對象的選擇條件,包括舞臺藝術;美術、書法、攝影;傳播交流推廣和人才培養。和現有的一些專項扶持資金不同,國家藝術基金突破點就 是,面向全體藝術領域和每個從事藝術的個人。基金的申報主體面向全社會,不分國有或民營,不分單位或個人,只要符合條件就可申請基金資助。

目前,很多國家已經成立了國家藝術基金,其中比較突出的有美國國家藝術基金和卡達國家藝術基金,從功能上區分,美國國家藝術基金以資助為主,涉及 的領域很廣泛,且靈活、簡便;卡達國家藝術基金則側重於藝術收藏,現在也開始了一些資助項目。對於中國的國家藝術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 解釋,藝術基金的資助重點是藝術創作,基金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財政撥款,此外也接受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捐贈。

部分藝術基金資助所涉及的藝術家、機構認為,就國家藝術基金本身而言,是一件好事。這種新型文化投入模式有利於政府由建文化向管文化、服務文化的職 能轉型。它在國家基金支援下,如虎添翼,更加繁榮。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傳統管理模式以財政直接資助和政府部門管理文化經費為基本特點,存在著文化投入分 散、缺位和越位並存,資金管理鏈條長、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國家藝術基金的成立有利於實現管辦分離,突破條塊分割、部門管理等傳統的弊端,推動政 府職能轉變。

“基金制不新鮮,國外有,國內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同類基金,但是在藝術領域引入基金管理,確實是一個新生事物。”韓子勇説。

資助對象應有所側重

從目前公佈的資助情況來看,2014年度資助500名左右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才,從中評審出50名左右重點資助對象,擇優滾動資助,組織展覽, 擇優收藏。經評審確定為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才資助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資助資金主要用於寫生、資料收集、創作材料購置、作品包裝運輸等與創 作相關的開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對象應該有所側重。

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認為,國家藝術基金的設立,對比較冷門的藝術類別將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譬如雕塑,由於審美習慣和傳統的原因,社會的接受度 還不太高,雕塑作品的成本又不低,很多雕塑家一輩子也做不了幾十件作品,有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援,應該會讓更多的藝術家順利實現自己的創作設想,從而提高 雕塑藝術的社會認知度。”

  藝術批評家朱其則認為,國家藝術基金應該更多地向傳統藝術、文化遺産的保護、研究及國民藝術教育方面傾斜。“雖然國家藝術基金總量看起來不少,但因 為藝術門類很多,如果分攤下去,其實並沒有多少,所以應該有所側重。一些龐大的、基礎性的學術研究,更需要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援。譬如民國時期的美術史文 獻,目前都還沒有影印出版,讓某一個學校、研究所或出版社去獨力承擔,很難做到;又譬如流失海外的古代名畫,究竟收藏在哪些博物館或藏家手中,目前也還沒 有一本權威的名錄出現。如果有國家藝術基金支援,就能很快實現。”

在國家藝術基金的功能中,還有個重要的方向——徵集收藏。收藏分為兩種,公益性收藏和市場性收藏,在這兩種的選擇中,國家藝術基金更傾向於前者。

根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通過拍賣業回流中國的文物高達10多萬件。海外回流文物成交率高,價格也高。有人提出,鉅額的回流費用僅僅依靠民間資本很難持續下去。如果這些回流文物能夠由國家藝術基金來埋單,相信那些國有美術館和博物館就不會像以前那麼英雄氣短了。

不過,也有人提出疑義,乍聽起來20億元的確龐大,但海外回流文物天價成交的也不在少數。如果這些回流文物都要由國家藝術基金來埋單,恐怕全都砸上也買不了幾件。

避免直接干預市場

評論家聞松認為,從宏觀角度講,成立國家藝術基金肯定是好事,但在操作層面,容易被有關係的人、有權勢的人所佔有。“藝術基金模式是向西方學習的,但西方社會的誠信體系很完備,而中國目前缺的就是誠信,國家藝術基金要有30%真正用到刀刃上,就很不錯了。”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操作環節的透明度也至關重要,一方面是藝術項目申報的透明性,另一方面就是基金運用的監督如何組織起來,更具有公信力,這將是 激活非常態藝術項目積極性和參與性的關鍵所在。藝術項目“從提交到通過評審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如果面對眾多的審核項目和類型,如何確保每個申請人的 利益和公平公正原則,都將是對該組織的巨大考驗。有人擔心的是形態上“高大全”的國家藝術基金什麼都想要,可能會提出一刀切的平衡爆發,結果會真正錯過好 的藝術項目,尤其對小眾藝術項目申請可能存在不利。

國家藝術基金的專家團隊組成也是一個話題焦點。由於將採取雙匿名方式評審,至今專家庫的人數和人員並沒有公佈。從國家社科基金的專家庫來看,人數達 到1萬多名。在已經公佈的“專家庫推薦專家資訊表”中,入選專家將被隨機抽取,實行一年一聘。專家團隊成員對外不能以“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身份自我介紹和 開展其他工作。但對受資助的藝術家並無此限制。

楊旭認為,誰有資格當專家?誰能夠進入專家庫?這是問題的關鍵。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