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批評家朱其被聘為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方向碩士生導師,在學院的教學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的時候,他在798藝術區開辦了“當代藝術高級研討班”,目前第一期研討班課程已經結束。據了解,反響還不錯,微網志上還有人諮詢下一期研討班課程的問題。
當問及開班“當代藝術高級研討班”的初衷時,朱其説主要是為了給大家補補課,講講那些在美術學院裏學不到的東西。研討班課程對象偏重於藝術家,內容涉及藝術史和文史知識,開設的5門課程在國內的學院裏基本上都沒有:中西藝術史比較、20世紀西方藝術理論、其他門類的先鋒藝術史(包括先鋒音樂、先鋒電影、先鋒建築、先鋒文學等)、視覺文化分析和後共産主義研究。
其中“視覺文化分析”主要是從二戰後的文化理論角度去看待視覺文化。據朱其介紹這個課程在上世紀80年代的西方就已經成為了新藝術史的課程,即從泛文化理論角度去看待視覺圖像,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視覺圖像跟人文認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國內的美院還沒有開設這樣的課,他們更偏重於從造型寫實到多媒體的技術課程,沒有文史訓練。朱其説,“現在的裝置、多媒體,包括繪畫,太偏重於形式語言,我們的創作越來越設計化和形式主義化。”後共産主義研究這個課程主要是結合中國的特殊國情,會講到西方新馬克思主義這塊知識。
通過研討班的開辦,朱其也感受到了80後藝術家的轉變,許多前來學習的藝術家表示在美術學院除了練一些技術,沒學到什麼東西,他們願意重新充電,有很強的閱讀慾望。“這個其實是一個挺好的現象,這也是我開了這個班以後才感受到。他們對過去10年美院的教育感到失望,有些美院盲目擴招,一些教師內心也很浮躁,忙於自己掙錢,沒有好好鑽研美術教育,我覺得這些年美術學院教育已經到了滑坡的地步。”
目前國內高等藝術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我覺得目前主要偏重於語言的技術訓練和形式主義訓練,藝術史論和文史訓練不夠。比如西方美術史二戰以後這部分在通史教材基本不涉及,古典藝術的教材也還是20年前的教材,內容太老化,所以按理説西方美術史教材應該是重新編寫。中國美術史部分,像現代美術史還是按照社會現代化進程來編寫的,是一個文化史的角度,而不是美術史,古代部分主要還是以文人畫、水墨畫的線索為主,像佛教美術等好多部分都簡單化掉了,比如敦煌絲綢之路這一部分的美術史過於簡單化了,絲綢之路佛教美術部分的內容其實非常豐富,目前的課程基本上是一帶而過。中國美術史教材有很多內容也需要重編。藝術理論的部分不管是西方現代藝術理論,還是中國藝術理論都沒有一個概論教材,主要是畫論部分的內容。
其實藝術教育這一塊教材滯後是比較大的問題。
現在主要是教材滯後的問題,很多還是20年前的框架,許多新的史料、新的考古發現,或者新的學術觀點都沒有吸收到教材中。
您研討班的課程設置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以中西藝術史比較為例,從民國以來,大家的藝術觀念裏存在許多常識性錯誤,甚至好多美院在教學過程中,還有社會上媒體的報道中,依然在重復這些常識性的錯誤,比如,“西方寫實,中國寫意”這一觀點。其實中國古代也有寫實,比如北宋時期的繪畫中寫實是非常好的,敦煌石窟壁畫中也有透視;而西方也有寫意,尤其是在18、19世紀的風景畫中,所以不能簡單化地認為“西方寫實,中國寫意”。此外,很多人會把20世紀藝術看作是西方對其他文化一邊倒的現代性影響,這個也是不對的。西方現代藝術興起,尤其形式語言方面,其實受到亞洲藝術和非洲藝術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亞洲宗教藝術的影響更大。所以從世界藝術交流史看,並不是西方一邊倒的影響其他地區。這種觀點目前還沒能夠進入中國的美術學院課程體系,在美院還是持西方藝術影響世界的觀點。這種觀點其實是一種常識性錯誤,連西方人自己都不堅持了。
隨著藝術的發展,作為學院應當對世界藝術有新的評估,因為我們的美院採用了西方的教學體系,素描、寫生、造型訓練,在美院的傳統認識裏,西方的油畫、雕塑是人類美術史上最好的東西,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是這樣。我覺得中國文人畫還是世界繪畫境界最高的一門藝術,論雕塑的話,也不是西方最好,亞洲的佛像其實是境界最高的。西方最好的應當是建築,比如哥特教堂。因此對世界各地的藝術應當在文化多元主義的視野下有一個重新評估,哪個地區的哪方面是最好的,我們原來認為是最好的東西,現在再看可能就不一定了,並不是絕對的,至少標準是可以探討的,所以現在學院裏的一些認知是有片面性的,在知識傳授方面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