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公共文化標準化:讓文化服務有準可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18 10:50:33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日前,在文化部舉辦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聯絡員培訓班上,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成為了熱議話題。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然而,標準化如何兼顧地區差異?如何解決投入問題?怎樣調動各方力量進行標準化建設?一系列的問題也對標準化建設提出了挑戰。

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

山東省青島市圖書館的“小小莫扎特音樂館” 集音樂圖書閱覽、視聽、講座、演奏、展覽、培訓、交流於一體,自2011年創辦以來頗受歡迎,已經成為青島市的公益文化名片。而在盛名之下,音樂館也曾受到質疑:為什麼公益性圖書館辦的音樂培訓還要收費?

對此,圖書館亮出“證據”:“三館”免費開放意見中明確指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以外的公益性服務,要與市場價格有所區分,降低收費標準,按照成本價格為群眾提供服務。”如此一來,培訓收費是合理的,但是降低收費標準到底是降多少?由於培訓的成本價很難量化,收費項目該收多少,也成為圖書館頭疼的問題。“外面50元一節課,我們收20元?但是這個20元的標準是什麼呢?”青島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文革説。

這個苦惱並不只有青島市圖書館有。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李承剛説,經常有一些文化行業協會找到他們,想借用文化場館舉辦演出等活動,對觀眾收取低票價。“本來對場館、對老百姓都是好事兒,但是多少是低呢?我們還得向物價部門解釋定價的標準。後來乾脆拒絕這些協會,寧可空著場館,也不幹收費這事兒。”

如果公共文化標準化建設起來了,提高型的文化項目收費是不是有章可循了?類似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了?這是在聯絡員培訓班上,大家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而且,標準化讓文化服務形成制度。多了標準,就少了些隨意性,文化服務也不會因為人的改變而任意改變。”李文革説。

其實標準化的意義並不限於此。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現代化的圖書館、大劇院堪稱豪華,一個社區文化中心就有幾千平方米,文化場館更是全年無休,服務內容豐富多彩。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不僅缺乏硬體設施,一些場館的開放時間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創新和多樣性了。在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的情況下,標準化就顯得更為重要。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的目標,是構建包括法規政策、業務規範、技術標準、工作準則等在內的標準規範體系,它包括3個方面:體現各級政府責任、義務“底線標準”的保障標準;有關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業務管理、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業務和技術標準;針對各級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項目、活動的評價標準。

如何實現標準化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已經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一些標準,例如“公共空間設施和基本服務項目免費,全年開放時間不少於10個月,支出責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比例共同負擔。”一些省市也已經開始了標準化建設,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規定:“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投入由各縣市按人口輸入量每人平均每年8元的標準,每年遞增2元,用於外來務工人員文化建設。”

然而,對於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這個新事物,不少人仍然存在著疑問。標準化是為了實現均等化,但是全國各地經濟狀況不一樣,文化差異也非常大,文化部來牽頭標準化建設的同時怎麼兼顧差異化?對於不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欠賬多,達到全國平均水準仍需投入不少,標準化建設的錢從何而來?

比如,示範區創建按照東中西部提出了不同的標準,但是仍然不能規避差異。“在示範區驗收中,我們有兩項指標沒有獲得優秀,比如電子閱覽室的覆蓋率,主要是對電腦數量的要求,但是對於北京市朝陽區來説,我們認為wifi覆蓋更重要。”北京市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説。

“國家只是給出一個基本標準作為參考,具體的標準還是各地方根據當地實際來制定,有能力的可以制定前瞻性標準。”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事業發展處處長白雪華説,“比如國家給出每人平均購書量的標準區間,最低值是全國每人平均購書量,最高值是國際圖聯的標準,各地可以自行選擇區間數值。有的地區還沒達到最低值,就需要中央財政給予補貼。”

以縣為主推進試點

據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從今年開始啟動,到2015年底基本結束,週期為2年。試點以省為單位展開,由各省確定本省試點地區和試點單位。試點分為綜合試點和單項試點。綜合試點以地、縣級為主,單項試點以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為主體。

標準化需要調動各界的力量,執行起來會不會困難?一方面,文化部日前牽頭成立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協調組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央編辦、國家標準委等部門組成,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大事項的協商和部署,這讓包括公共文化標準化建設在內的很多重大建設不再是文化部門一家的事。另一方面,標準化的綜合試點以地級市和縣為主,“我們主要是想從縣區開始,在省管縣的體制下,縣區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有利於公共文化標準化建設的開展。”白雪華説。

儘管如此,各地還是表達了對標準化的擔憂:“標準化建設的標準與示範區的創建標準有些區別,如果在示範區進行綜合試點,會不會與示範區的創建有些衝突?”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廣新局文化事業處處長章佩茹説。

“標準化制定只是標準化建設的第一步,制定後怎麼進行動態管理,怎麼考核,都是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雖然目前文化建設引入了第三方測評,但是公共文化還是需要專業性更強的測評機構。”北京市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説。

“我們希望國家標準能夠儘量細化和量化,同時也不能太過教條,為了標準而立標準。”天津市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趙濱説。

在白雪華看來,標準化建設應該比示範區的創建層次更高。“通過示範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走向制度化,這是標準化建設的基礎,現在的重點是從制度化跨越到標準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