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名家要紀念,更要學術梳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7 21:56:2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中國歷史上的藝術家,少有如齊白石這般在今天受到如此眾多關注的。今年是齊白石誕辰150週年,關於齊白石的相關展覽和學術活動,近期更有集中呈現之勢。如北京榮寶齋美術館的“紀念齊白石誕辰150週年——榮寶齋藏齊白石精品展”、北京畫院美術館的“人生如寄——齊白石的手札情思”、西安美術館的“妙造自然——徐悲鴻紀念館館藏齊白石精品展”等。

回顧紀念藝術大師的各類活動,往往是做幾次展覽,再召開幾次研討會,大家緬懷一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慣例。這種展覽,如果僅僅是把作品展示一下,除了給愛好者和研究者們一些近距離觀看原作的機會外,于作品風格面貌、藝術價值並無深入研究和探討,讓人失望。

今年關於齊白石的眾多展覽,除了“人生如寄——齊白石手札情思”依託于北京畫院收藏的繪畫、書法、印章、手札等各類型的藏品,展現了一個別致的齊白石人生與藝術之路外,其他的一些展覽,除作品大都乏善可陳。這不能不説已成為諸多中國名家回顧展的一個通病,即為展示而展示,缺少研究氛圍和學術深度。

關於齊白石的相關研究,相關論述、論著不可謂不多,年譜的詳細也是歷代罕見。但細細看來,除了大同小異的各種傳記外,關於其藝術的成就通常是蓋棺定論的姿態。這同樣是學術研究中的一個弊病,即諱評大師,缺失獨立的批評精神。

就齊白石而言,作為20世紀為數不多的花鳥畫大師,其鄉間木匠生活、北漂經歷、五齣五歸、衰年變法等匯聚成了其傳奇人生。但除了這些我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沒有別的可説了嗎?

例如他對傳統與現代的連接,是緣于何種探索與承襲?他的借古開今,在今天對我們又有何種啟示?雖然當下是眾口一詞的肯定與推崇,但他是否也有未盡之處?面對齊白石這座大山,其高度固然今人難以企及,對大師敬畏之心不可少,但這種理性觀照亦不可少。

本週,中國美術館的跨年大展“江山萬里——張大千藝術展”再次吸引了眾多觀眾。作為山水、人物、花鳥皆擅,尤其在20世紀山水畫變革道路上開創潑墨與潑彩之風的張大千,雖然同樣備受讚譽,但批評的聲音也不少。可見,學術探討無損於其成就,還有助於人們認識一個更全面的張大千。

兩位名家,在藝術上各有所長,在藝術市場上也是各領風騷,時至今日,同樣面臨著各種偽作充斥市場的局面。既然已不可能如本週靳尚誼在雅昌鑒證備案這種方式去偽存真,那麼做好學術梳理,也許就是唯一的辦法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