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成人美術教育中思維定勢的突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0 11:10:1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思維定勢,是指人們按習慣的、比較固定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表現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準備。思維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許多未系統接受過美術教育的成人非常希望了解及掌握一些基本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法,重新投身於美術學習,試圖彌補童年時代美術學習的空白。而童年時代美術學習的不足主要原因來自:1.學生時代美術課上課時間經常被佔用。2.童年時期家庭經濟條件限制。3.學生時代學業繁忙。由於種種原因錯過系統學習美術的成年人們,因為愛好美術,在進入社會工作以後,依然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抽空開始了繪畫的學習,試圖撿起兒時的夢想。

成人在美術學習中與青少年的區別

從心理學範疇來説,在學習過程中,成年人學生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程度相當高,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幾乎不需要花費時間吸引成年人學生的注意。他們總是態度認真,注意聽講。而青少年美術教育經歷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吸引青少年學生的注意,並照顧他們的情緒。

從智力方面來説,成人的智力達到完善階段,記憶力與學習能力較青少年都更勝一籌,並且有極其高的情緒控制能力。

從思維操作方面來説,成人在思維操作方面相較于青少年表現得更加冷靜、高效率。從思維種類方面來説:成人的具體形象思維相對青少年來説較強,抽象邏輯思維較弱。常規思維較強,創造性思維較弱。

成年學生的思維定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美術技能的傳授是美術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他們往往忽略欣賞美的能力的提升。大多數學生對繪畫作品有著“畫得像不像”或者“技法如何”等單一化評價標準,無論是對名作的賞析,還是在寫生過程中,似乎都有一種“畫得像就是好”的標準指向。

技巧方面:過分強調技法,認為繪畫的技法比什麼都重要,或把美術課當作手工課,急於出“成果”,多半是老師示範,學生描摹。在創作過程中,往往拘泥于造型和顏色的準確,難以適應自己獨立更改構圖或者調整顏色的要求。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