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藝術教育:速寫從內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30 15:50:29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飯,沒有從碗底,向上吃的。畫畫,從來就是先畫輪廓,再步步由外向內深入,咋叫“速寫從內畫”?“速寫從內畫”,這裡的意思是説:在觀察與表現物象時,首要透過物體的表像,看清其內核,而不被某些現象所迷惑。這樣,速寫畫得會更生動、更真實。

具體方法是:畫速寫,一觀動態,二看比例,三思結構,四畫外形。就是説,速寫勾畫形狀時,不僅就輪廓畫輪廓,而是在畫輪廓時,要眼看心想地按以上順序,從四方面,動手作畫。徹底改變只看表像畫畫的習慣。其實,不僅速寫,畫張素描,也該如是。

最近,我在書店,看了一些有關速寫入門的書籍。只覺當前不少所謂速寫的畫法指南之類,實在對我們的讀者極不負責。居然這種水準可以出書,真是不可思議!人物不講比例,線條隨意凃抺。只重服飾衣褶,不注人體結構。所謂的誇張變形,不客氣地説,毫無功底,難以入目。據我所知,這樣的引領與審美,當下還非個別。此風甚而波及到美術高考的領域,似乎某些院校竟也以此來評判成績的高低。此情此景,恕我杞人憂天,有點可怕!不過,同樣在書店,也有一些大師的速寫集。如果翻翻他們的作品,再與這些入門指南稍作鑒別,那就涇渭分明,真偽明辨了!他們紮實的基礎,簡潔的線條,生活的動作,高雅的處理,彼此確是天壤之分。就我所見,我國剛過世不久的國畫工筆大家顧生岳先生的速寫作品,與他們相比,便是天上地下,一目了然了!誠然,向大師們學速寫,又得從速寫的起因與速寫的功能談起。

關於這方面,我曾有專文論及。這裡再撥冗點滴。我把速寫,歸檔三類。大師們的速寫,每幅多般獨立成品,屬於創作藝術一類。它以完整的構圖方式,予以展示,供人欣賞。且以此顯示其藝術的價值。此外,還有為創作服務、收集素材與為基本練習、鍛鍊造型這兩類。只要作為速寫,畫者一般都有親臨現場、即景寫生、快速作畫這樣三個特點。然而,因為各類速寫類型的目的相異,在技法造型與表現上,便有著不同的藝術處理與追求。大師們的作品,作為一幅獨立的創作,要做必要的藝術加工與處理,且十分強調它的藝術趣味,以供讀者欣賞。但作為練習基本的功力,主要是練就眼、腦、手的迅捷互動,培養學者思維敏捷、造型簡約的能力,並不太強調其趣味性。

最重要的,在於忠實結構,再現對象。這是速寫作為基本功來練習的底線,也是與大師們把速寫當作創作來畫,所不盡相同的地方。如果把速寫作為練功目的,形還欠準,就講味道,有如學步,不會走,就想跑,我不贊成!速寫練功人物,有靜、動兩種姿勢。站、坐,屬靜態,走、跑,是動態。畫速寫,能夠“首觀動態”,畫之前,就得對人體的各種動作規律,做到瞭如指掌,成竹在胸。速寫時才有底氣。臨場時,才會忙而不亂,處而不驚。若能這般,我看關鍵是,在靜態中要懂得稍息的原理,在動態中要掌握走動的規律。還要明白,什麼是重心、重心線和支撐面。速寫的形式,常有慢寫、快寫、默寫之分。縱觀目前高考速寫試題,慢寫為多。慢寫,時間因為相對充裕,所以畫者常愛摳細節。特別專注衣紋的描繪,而忽略神態結構的捕捉。應試者不説百分之百,不誇張地説,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衣褶所謂表現豐富了,其實是繁雜,卻常使人物的比例失調,結構錯位,皮肉損傷,骨架斷裂。速寫要從大體出發,畫人物,要化繁為簡,學會簡筆畫。讓線條概括、簡約、整體。尤如講話,做到長話短説,抓關鍵,不啰嗦。這也正是練功速寫時最本質的要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