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方土:讓藝術“青苗”重回精英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20 11:38:42 | 文章來源: 南方日報

廣州畫院院長方土認為,此舉目的是在美術學院教育與專業畫院之間搭建“直通車”,吸納優秀的藝術人才通過這個渠道“鯉魚躍龍門”。“‘青苗計劃’更是希望倡導重回藝術的精英教育,突破目前美術學院裏大班授課的模式,回歸中國美術教育‘一對一’的美術教學傳統。”

讓藝術“好苗子”冒出頭

舉措

去年10月,由中國國家畫院、廣州畫院、廣州美術學院三方共同發起的“青苗計劃”,這一有點類似“藝術選秀”模式的選拔,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去年12月6日,專程參加廣州畫院三十週年慶典的解放軍美術創作院院長劉大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美協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中國美協副主席、天津畫院院長何家英,中國美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劉健,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和方土一起為“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基地”揭匾。

截至目前,“青苗計劃”已經確立創作、展示、交流、寫生等四大基地,學術隊伍於今年年初召集完成。著名藝術家楊之光、潘鶴、林墉、許欽松擔任“青苗計劃”名譽導師。而廣州畫院的諸多專業畫家,將成為“青苗計劃”的導師,開班收徒。

連續兩天的初選篩選出30余位“青苗”候選人,不少是80後甚至90後的藝術畢業生,不乏列賓美術學院的畢業生。他們通過層層申報,進入“導師”視野。對於“青苗”計劃的初衷,方土説:“如今的所有知名畫家都是從‘青苗’走過來的。從美院走進社會、再從社會走進畫院,但在美院畢業與進入畫院之間的這個過程,最易發生脫節,不少當年的好苗子無法冒出頭。”

方土觀察到,不少美院學生在畢業後,無法按照設定的軌道成長,往往迫於生活壓力而放棄藝術生涯,另謀出路,造成了人才流失。“美院老師就好比電梯管理員,將本科生從1樓送到4樓,將研究生送到7樓,然後又回到1樓帶新的學生。而進入國家畫院可能需要20樓甚至更高的高度,畢業生要靠自己在社會上不斷打滾才能到達這樣的高度,這非常難。”

“‘以老帶新’在美術史上有很多典型例子,楊之光就得益於高劍父和徐悲鴻的提攜。對於步入社會的美院畢業生,能得到有資歷的老師點撥,這必定能讓他們受益終身。”方土還提議,應該建立長效機制,為畢業生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援,使他們的藝術才華不致泯滅。

作為廣州美術學院國畫係系主任的王大鵬認為,“青苗計劃”可以對步入社會的藝術畢業生,提供作為“畫家”的身份認同與歸屬感。“與鬆散的自主創作相比,給畢業生們提供一個有組織、經費、課題和工作計劃的平臺。”這樣的設想,也將廣州畫院與廣州美術學院聯繫在了一起:畫院能為學生提供整合的平臺,聚焦社會目光;而美術學院則有良好的教學基礎,也能提供一流的硬體設備。

今年是“青苗計劃”首次開班,“青苗畫家”主要以專家推薦為主。名單將由中國國家畫院、廣州畫院與廣州美術學院三方組成專家委員會聯合認定,結果擬於今年10月公佈。明年將向社會擴展招生範圍,符合年齡條件的青年畫家也可“毛遂自薦”。

“青苗”試水精英美術教育

目的

方土強調,“青苗計劃”的一大特色是,回歸到上世紀60至80年代美術學院的精英教育氛圍中去,每位藝術家導師分別只帶兩、三個學生,根據不同風格進行分組教學。

正如“青苗”生長一樣,方土希望,“青苗計劃”包括“茁長”、“茁壯”、“茁實”三年一迴圈的週期。根據目前規劃,“青苗計劃”將為青年畫家提供導師指導、崗位互聘、工作室與經費、專業活動等多方面的扶持。

不少專家都表示,期待“青苗計劃”能在培養模式上有更大的突破創新,甚至為將來美術教育的走向探路。廣州美術學院教務處長、碩士研究生導師蔡擁華把“青苗計劃”提供的創作空間,稱為“會所式”的交流平臺——通過“名家會客室”等一系列活動,青年畫家可以與名家對話。

王大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苗計劃”不僅僅是再培養的計劃。美院畢業生已經接受一定的專業訓練,“青苗計劃”的培養將更具針對性與個體性:“導師應在青年畫家個人風格的基礎上提供服務,在尊重其意願的前提下,讓他們走出各具特色的藝術道路。”

“‘青苗計劃’更重要的是強調跨界綜合能力,而不是單純找專家授課,能夠體現中國當代美術創作力量的水準,基於這方面,我們希望能聘任到對藝術史、藝術生態建設、策展等有獨創性見解的藝術家進行指導。”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范勃告訴記者。

“社會發展到今天,高等美術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藝術創造方法論的認識也大大超過我們過去的積累,這意味著我們對藝術發展的前瞻性也需要有所提高。”范勃進一步表示,“青苗計劃”應把握住美術領域的發展趨勢,站在時代前列。“我們在培訓的時候,應打破過去國畫、油畫、版畫等傳統藝術門類刻板的區分,往跨學科整合方向發展。”

“過去百年,中國近代史上廣東的文化發展史佔據重要一筆,廣東的藝術家們一直引領全國之風,從西風東漸之初到改革開放莫不如是。”范勃展望,“青苗計劃”的試水,能為廣東本土藝術的再度騰飛拉開序幕。“素有‘敢為天下先’之譽的廣東,從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進行這一嘗試的先決條件。”廣東畫院院長助理、廣東青年畫院院長周正良則將“青苗計劃”定位為培養“廣東美術後備人才基地”。

在人才培養之外,方土還期望為“青苗計劃”尋找創作基地,借“青苗計劃”為廣東的古村落藝術改造注入活力。“我們希望,能借‘青苗計劃’的機會,在全國打造出藝術激活古村落的範式,為廣州的文化藝術空間增添亮色。”方土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