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高等藝術教育如何避免“大躍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4 14:54:3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傳媒網

近年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但由於藝術教育對人才要求比較特殊、人才類型也比較多樣,因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招生制度不完善、學科分類指導相對薄弱等問題。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一直關注藝術教育和藝術人才培養工作,早在2008年就開展了“將‘藝術學’提升為高等教育學科門類”的專題調研,2012年下半年,又組織委員開展了“藝術院校人才培養”的專題調研。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部分委員聯名提交了《為加強藝術院校建設開展專題民主協商》的提案。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藝術院校人才培養”協商座談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就推動藝術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警惕藝術教育的“大躍進”

“2011年全國已有1679所高校開展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的考生數為53萬人,約佔當年普通高校錄取總數的8%。這組數據説明瞭什麼?説明我們國家現在不但辦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辦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藝術教育嗎?我看不是,這組數據背後是藝術院校危險的規模化發展和批量生産,是無視藝術人才培養規律的藝術教育‘大躍進’。”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雖言語犀利,卻博得了在座大多數委員的贊同之聲。

“事實的確如此。有些院校一招生就是幾萬人報名,一屆招3000多人,到底能選拔出多少人來?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師資力量有沒有這麼大的承受力?這也值得我們思考。”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戲劇學院歌劇係教授劉維維説道。

在吳為山看來,藝術教育特殊性的表現之一,就是師傅帶徒弟,因此對師生比例應有嚴格的要求。“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部分美術院校的師生比是一個老師帶3個學生。現在呢?一個導師帶10多名博士生、碩士生,有的導師與學生一年只見兩次面,甚至連學生的名字都叫不上來。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整個藝術教育的品質是有很大損害的。”

除了教師數量的問題,目前藝術院校的教師品質和係別設置問題也引起了委員們的質疑。“很多院校,在職的教師隊伍就是由幾個畢業時間不長的本科生、碩士生組成的,再請幾個社會上的大腕明星給講一兩次課,就掛牌開課了。以音樂劇編導專業為例,我們舞蹈學院音樂劇本科開設了20多年,也僅僅設置了音樂劇舞蹈編舞專業,而某些院校在沒有老師、沒有教材、沒有編創音樂劇實踐的情況下,只為吸引考生和家長的眼球就設置這類專業,簡直太不負責任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王國賓邊説邊搖頭。

“藝術院校應該在現在浮躁的藝考現象下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點矜持。對利益的一味追求所帶來的,一定是教育資源的稀釋、教學水準的下降和人才培養品質的下降,進而對國家的藝術教育造成損害。所以,高等藝術院校一定要過濾掉盲目擴招的干擾,這對我們培養國家所需要的高層次、高水準的藝術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徐永勝表示。

走個性化發展道路

針對目前各類藝術院校和專業遍地開花的亂象,很多委員提出了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宏觀規劃與頂層設計的建議。“國家應加強對藝術教育和藝術人才培養規律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做好宏觀規劃與頂層設計,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制度來規範藝術院校辦學,合理控制藝術教育的規模。還要認真對現有的藝術院校作出評估,合理控制發展規模,以保證藝術院校的教學品質。”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趙沁平説。

他還詳細論述了對三類院校、四個層次、五種類型藝術人才培養統籌規劃,加強分類管理和指導的設想: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準,明確專業藝術院校、師範院校和綜合性院校這三類院校在藝術教育和藝術人才培養方面的定位、特色與作用;明確博士、碩士、本科和專科這四個層次藝術人才的選拔標準、培養目標和培養理念;科學制定藝術創作、藝術表演、藝術理論、藝術教育和藝術應用五種不同類型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在趙沁平看來,只有充分遵循藝術人才培養規律,進行科學的分類管理和指導,才能形成我國佈局合理、設置科學,各類院校定位明確、各具優勢特色的藝術人才培養體系。

“各類院校明確了定位之後,就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設置專業,辦出特色,走個性化和內涵式發展道路。”《為加強藝術院校建設開展專題民主協商》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朱和平少將表示。

他在發言中指出,代表國家水準、民族特色的專業藝術院校,一定要堅持藝術精英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自己的領頭羊地位和特色,堅持重點培養拔尖藝術人才,堅持重點創作藝術精品;地方的一般性藝術院校可按照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和辦學方向,但也要遵循藝術教育規律,堅持育人為本,視品質為辦學的生命線,也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

道德水準也是硬指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産業集團董事長陳建國曾經在中國傳媒大學工作了10多年,後來又從事文化産業,因此對於藝術人才的培養問題,他更願意從實踐的角度發表意見。“藝術院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怎樣的基本教育?我認為有兩點應該引起注意,那就是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並不斷通過實踐來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水準。”

陳建國認為,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是成為合格的文化藝術人才的基本前提。“藝術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社會事物,有其獨特的社會功能,它不僅具有愉悅功能,還具有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藝術的根本在於教導人、引導人和鼓舞人,使人們認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權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人們的勇氣。道德規範是一個文化人、藝術家從事創作應該具備的前提,他們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才能創作出為社會所認可的作品。”

他的觀點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劉大為的認同。“理工科培養的是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人,而藝術教育為社會培養的則是創造精神財富的人,可以説,他們是創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力量,因此,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價值取向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影響。作為一個藝術人才,只有有了很好的品德,很好的人品,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大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央芭蕾舞團原團長趙汝蘅更重視文化教育在藝術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文化課是藝術表演的基礎。現在世界各地的好的舞蹈學校都要求學生達到較高的文化水準,這不僅是因為當他們不再適合跳舞的時候,可以即刻進入社會從事相關的工作,更是由於文化水準直接影響創作水準。文化水準不高的創作者往往只會在創作過程中堆積動作,因為他沒有美的觀念,因此出不來好劇本。”趙汝蘅建議,不僅要在招生選拔制度上避免藝術類考生文化課考核與普通專業差距太大,也要在藝術教育中增加文化教育的比重。

呂 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