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2013藝術畢業生就業嚴峻 應調整就業心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3 14:42:1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2013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22.9萬,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從3月26日開始,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在京藝術院校密集舉辦校園招聘會,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面對面溝通的平臺。

藝術院校抱團舉辦招聘會

3月26日下午,中國音樂學院校園招聘會率先拉開帷幕。根據原先公佈的日程,3月27日至29日,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的畢業生招聘會也相繼舉行。此外,北京舞蹈學院在4月2日、3日舉辦兩天的綜合雙選會,中國戲曲學院將在4月3日舉辦校園招聘會。

據了解,中國音樂學院今年有畢業生400多人,此次招聘會共有50多家用人單位參會,發佈招聘崗位400多個,與以往相比,參會單位在數量和品質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中央美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老師王姝介紹,今年央美有本、碩、博畢業生近1200人,本次招聘會包括企業、事業單位與高校在內的70余家用人單位,提供了數百個工作崗位。截至目前,建築學院的應屆畢業生最“搶手”。

北京電影學院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吳旭果告訴記者,今年北影共有畢業生728人,此次招聘會有100多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了近1300個崗位,崗位種類多元化,各行業的需求量都很大,相比之下,此次錄音和美術類專業的崗位較少。

除了舉辦供需見面會,這些院校還通過網路平臺等,加大資訊收集的力度,盡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一些學校還會用短信向應屆畢業生發佈就業資訊。

用人單位招人也不易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家用人單位,他們紛紛表達了對這些在京藝術院校畢業生的認可,以及對高水準人才的渴望。山東歌舞劇院的招聘負責人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來京參加校園招聘會,希望通過此次招聘會與藝術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保持人才交流與合作。“招聘4種崗位,人數也沒具體限制,但遞上簡歷的人還是有點少啊。”這位負責人苦笑著説。

北京新雅空氣音樂工作室的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希望招收全職和兼職音樂教師。“我們做的是音樂素質培養工作,面向的是兒童,希望喜歡孩子、有愛心有耐心、願意從事音樂教育的人來應聘。除了有工作意向之外,個人素質和專業水準也是招聘時的考量重點。”該負責人表示,目前計劃招收的人數不是特別多,但會作為人才儲備。“有意向做音樂教育的學生還是很多的,大概有20個人做了登記,這個人數已經達到了我們的期望,説實話,現在就業方向也挺多的……”

這位負責人説,畢業生會詢問方方面面的情況,最多的是“這個機構從事的方向”“個人今後的發展前景如何”。現在的畢業生會多方面考量,在篩選工作崗位時,對工作性質很看重,有自己的意向,也很謹慎。

在央美的招聘會現場,為獲得美院畢業生青睞,參會單位通過展板、易拉寶、公司視頻短片等多種宣傳形式來展示自身特色與招聘的優厚條件。王姝表示,央美不擔心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畢竟學院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培養品質也高,畢業生能受到社會的認可和歡迎,工作機會還是很多的。

畢業生要調整就業心態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業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些知名的藝術院校無論是教學水準還是畢業生素質,都得到社會上的高度肯定。其畢業生對“好工作”有了新的定義,對“就業品質”提出了更高需求,這也給他們的就業帶來了難度。

音樂教育係的應屆畢業生王翔(化名)告訴記者,在招聘會場轉了一圈,有10多個單位都提供了相關崗位,他對其中的不少單位都很滿意,但是自己條件卻不夠。“高校招收教師時,一般都要求研究生以上學歷,我們本科畢業的就比較吃虧了。”王翔説,他很想進入武漢音樂學院工作,但是學歷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讓他很是沮喪。實際上,我國的音樂、美術等藝術類教師缺口一直很大,尤其是中小學師資匱乏,並且招聘教師時一般只要求本科學歷,音樂教育係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其實是很多的。但王翔説,他同係的師兄師姐很多進了藝術團,當老師的並不多,尤其是在北京當老師的更少。

藝術管理專業的在讀研究生樊璐(化名)抱著投石問路的想法,來到了校園招聘會的現場,她告訴記者,只看到了兩三個藝術管理的相關崗位,選擇性很小。器樂表演(笛子)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劉苗(化名)只遞出去了兩份簡歷。她説,這兩個職位也不是很理想,希望校內招聘會能增加一些南方的用人單位。

記者採訪了多位應屆畢業生,他們紛紛表示,在選擇工作時,首先關注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符合自己的專業,其次是看工作是否有前景,待遇是基本,地理位置也要參考。記者發現,希望留京的人有所減少,一部分人打算回家鄉,另一部分人是“哪好往哪去”,一線城市都可以考慮,“留京壓力好大的,現在北京的工作也沒那麼好找了,沒有必要非要留京了”。

畢業生就業心態的轉變是現階段大學生就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準確定位、調整就業心態是緩解和解決“就業難”現象的關鍵所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吉象表示,藝術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要先確立自己的定位,不能好高騖遠,要把心態放正。即使是從打雜等基本工作做起,也要珍惜機會,慢慢積累經驗,想有所成就並不是靠書本知識就足夠的。同時,彭吉象對藝術院校的畢業生提出忠告,儘量別“扎堆”在北京,畢竟北京的藝術人才太多,各行業所需人才日趨飽和,畢業生應到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尋找機會。

“轉業多”根源在院校教育

據了解,依照去年8月教育部發佈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不少藝術院校已開始開展創業教育,力求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如北影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態發展與就業指導》、《拓展訓練》以及《KAB創業基礎》、《創業實踐指導》等促進就業的課程。

與社會上“找到固定工作才算穩定下來”的就業觀念不同,出於對藝術的熱愛以及自身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準,這些知名藝術院校的畢業生為了堅持從事自己的“本行”,選擇創業和自由職業的不在少數。王姝告訴記者,央美的多數學生不會因為就業問題而放棄本專業,純藝術專業的畢業生很多人選擇了自由發展。

但畢竟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藝術人才只是小部分,目前,我國多數藝術生未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為了擠過藝考的“獨木橋”,藝術生都曾經奮鬥過,培養時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學藝術的越來越多,相關職位卻有限,對藝術生來説,“轉業”是最現實、也是最無奈的選擇。

經過多年培養卻“落不到實處”,難道現在的教育現狀和模式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嗎?彭吉象指出,“藝術生轉業多”並不完全是藝術生自身的問題,而是與藝術院校的教育直接關聯,一部分藝術院校盲目招生、盲目擴大,特別是一些民辦院校,專門靠學費來支撐自己的運轉,但教學水準有限,導致藝術類考生的品質一直下降。另外,有一小部分藝術院校教學理念老化、教學觀念陳舊,仍在用20年前的模式教學,跟不上時代變化,這樣教出來的學生也不會適應這個時代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