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國家大劇院為北京市150所中小學建立“歌劇興趣培養基地”舉行了授牌儀式活動,孩子們登臺的精彩表現,體現了過去一年“興趣培養基地”試點令人欣喜的初見成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央歌劇院的花腔女高音李晶晶陪著交大附中的女孩子楊帆演唱普契尼歌劇咏嘆調《多蕾塔做了什麼美夢》的情景,每到有難度的地方她就會加入楊帆的歌聲,為楊帆助力,而在優雅舒緩的唱段又任由小姑娘撒歡馳騁…… 李晶晶在楊帆演唱結束後的一段話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她感慨走進校園辦講座的過程中發現,如今的校園在藝術知識方面與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中學生比大學生懂得多見識得多,小學生比中學生又懂得多見識得多。李晶晶認為是時代在變化,我們生活的環境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孩子們的藝術欣賞環境已經早已不復十年前、二十年前那樣貧瘠窘睏了,她希望今天的孩子們不會再像自己的父輩同輩那樣視歌劇為“陽春白雪”。
曾幾何時,我們仿佛已經步入了“音樂大國”的行列,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琴童橫空出世,全世界的音樂家們都為之驚嘆!為之欣喜!以為在21世紀衰落的西方古典音樂世界之外發現了“新大陸”……的確,我們在這十年裏擁有了足夠讓我們在世界上為之驕傲的郎朗、李雲迪,但我們的千萬琴童大軍卻只是為了升學加分而不情願地年復一年地苦練那幾首考級曲,浪費了童年快樂的時光,痛恨彈琴的孩子絕不在少數。還記得七八年前,人們的感嘆,“學琴的孩子這麼多,可是為什麼走進音樂廳欣賞音樂藝術的卻少而又少!”而如今,我們在國家大劇院,幾乎每場演出都能看到大批孩子們的身影。無怪乎李晶晶在感嘆“看過大劇院歌劇演出的小學生比中學生多!”説真的,我們今天的藝術環境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好,用一句老話講:現在的孩子們趕上了好時候!
環境改變人,人會也反過來改變環境。如果孩子們都熱愛並且懂得欣賞藝術,那麼未來,我們的藝術環境也一定會比今天更好,在這方面大劇院的慧眼獨具和身體力行尤其值得讚賞。大劇院沒有選擇“培訓班”“提高班”這樣的“奧數班”式的“精英式”教育去嘩眾取寵,而是以“興趣培養”為目標,在北京市範圍的大中小學校全面鋪開,建立“基地”,可謂是荒山植樹,養水養氣養自然,是利百世的人文工程。大劇院選擇歌劇而不是鋼琴、小提琴等來培養興趣也是有深意的,歌劇一向被認為是高度綜合的舞臺藝術,是舞臺藝術的象牙塔尖。在這裡,興趣可以讓孩子們有著足夠的空間觸類旁通進入到另外一門藝術世界裏。
李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