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美術高考應該考什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3 09:15:3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四川、浙江、安徽、湖北等省2013年普通高校美術類專業統考已于2012年12月中旬相繼開始,其他省份和一些單考的學校也將在近期陸續展開,各地美術培訓畫室正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

説到美術高考,一些考生、考生家長、“畫室”的輔導教師、美術職業高中的專業教師以及高等美術院校的相關部門和教師幾乎都有許多不滿。高等美術院校責怪美術生源品質大不如前,增加了教學和管理的難度;高校專業教師覺得招進來的新生畫法過於公式化,擔心缺乏培養潛質;職校美術教師認為評標籤準不合理,對自己踏踏實實三年教學卻比不上“畫室”三個月投機性突擊訓練的考試結果憤憤不平;“畫室”的輔導教師和考生則擔心消息靈通者會先得“天機”,臨考前一週不得不四處打探,疲於應對……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確存在,但究其根本,關鍵問題是什麼呢?美術高考是高等美術院校的入學門檻,專業考試的內容、考試的方式和評卷的標準都必須服從高等美術院校的專業基礎要求和人才培養需要。因此,如何設置這個入學門檻,即美術高考的專業考試到底應該考什麼,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當前,全國各地的美術高考基本上都沿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的考試思路和模式。不論是純藝術方向的國、油、版、雕等傳統專業,還是新概念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和新的藝術門類,入學考試的命題內容幾乎一直都是素描石膏像、素描頭像、色彩靜物、色彩風景、速寫等。而考試方式則比原先更加簡化,為了操作便利、安全保險又省錢省力,大多把寫生改成了默寫。就拿素描考試來説,不外乎男女老、中、青、正面、側面和四分之三側面的頭像默寫,有的甚至乾脆提供一張相片考“臨摹”。評卷仍然是三十年多前制定的那個標準:構圖完整、比例準確,結構嚴謹、明暗層次豐富,塑造充分、體積感強,形象生動、富有藝術表現力等等。

雖然當代美術的觀念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演變,但無論是美術高考的政策制定者、專業考試的主辦者,還是具體的命題教師和評卷教師,都已經習慣於這種一成不變的考試模式。當然,這種命題內容、考試方式、評標籤準都有章可循,都符合“法理”,大家都按章辦事、按部就班地進行,誰都沒有“過錯”。而輔導教師和考生面對這種“合理”的遊戲規則,只有放棄教與學的自主性,嚴格循規蹈矩。一些“畫室”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之後,開始諳熟其中的“路數”,於是“明智”地拋棄需要三年計劃的那種“規矩”教學,紛紛“創造”出一套三、五個月就能得高分的應考“絕招”。考前美術培訓表面上看只是一種技巧性的訓練,而背後還隱藏著一種思維和審美方式的導向。這種投機的應考“絕招”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營造出一種技巧嫺熟的假像,卻無法真正夯實繪畫基礎,更為糟糕的是,往往使考生養成了一種機械的單向的線性的思維習慣和投機的繪畫心態,遏制了多向思維的萌發和成長。如此思維陳舊的評分標準,如此偏重技巧性的考試命題,如此機械的考試方式,只能把思想自由活躍,或者勤勤懇懇富有創作活力的美術學子拒之門外,而將思維單向、善於套路、臨時抱佛腳的投機學生放進門來。近年來,美術院校畢業創作的抄襲現象和“隱性抄襲”現象十分普遍,應該與這樣的人才選拔模式不無關聯。美術高考的改革勢在必行!

美術院校是藝術家的搖籃。藝術家不僅應該掌握一定的專業技巧,更應該具有多向的思想維度和獨立的創新意識,從而能夠不斷地創造出個性化的創意作品。西方古典繪畫的造型技巧和印象派的色彩方法是美術基礎,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現代繪畫的方法論同樣是美術基礎。同時,技巧和方法的訓練固然重要,卻不應該以犧牲考生的自由思維和創新意識為代價。因此,美術高考不僅需要測試學生掌握專業技巧的基本能力,更需要測試學生是否具備開放、多元的思想意識,是否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獨立的創造能力等等。面對這些測試內容和目標,應該如何命題,考試的方式應該怎樣設置,評分的標準又應該怎麼制定,都還需要人們去認真研究,並在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當然,美術高考模式的革新不易,而要讓習慣於舊模式、老思維掌握學術話語權的人更新觀念,並主動擔起改革的重任恐怕更難。看來美術高考的改革任重而道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