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像是美術基礎訓練的有效教具,石膏像的作用在於“被看”:石膏像相對固定,有利於畫者長時間的揣摩研究;石膏像沒有色素干擾,有利於初學者理解明暗調子的變化規律;石膏像原型大多為雕塑史上精典雕塑,用模具翻制,形體統一客觀,便於檢測“看”的結果的準確度。
目前,由於美術院校招生考試素描科目基本不考石膏像,高中基礎教學對石膏像素描課程有所忽視。但是,石膏像素描對造型訓練的作用是不容小視的,石膏像素描教學的真正意義是觀察能力的培養。在造型基礎訓練中,觀察能力的培養是最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具體的作畫技巧。石膏像素描教學要使學生養成如下觀察習慣:
整體地看
整體就是全部。整體地看,就是要求看到物象的全貌,而不是“瞎子摸象”。細節是最抓人眼球的,初學繪畫,視線很容易被細節所吸引、牽制。整體觀察就是要擯棄“死盯一點”的觀察習慣,學會概括大關係。在具體觀察時,要眼觀全貌,抓大放小,尋找視覺的總體感受。“瞇起眼睛看”不失為整體觀察的一個好辦法。瞇起眼睛,把細節模糊化,過濾了大量與形體關聯度不高的細節,感知到的是石膏像的大感覺、大關係,也就是最後畫面應該有的整體效果。“退遠看”也是整體觀察的好辦法,離開對象或畫面越遠,能看清的細節就越少,呈現的效果也就越整體,所以有人説“畫畫是用腳畫的”。但要注意,整體觀察並不排斥對局部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整體和局部是辯證統一的,畢竟整體是由無數局部構成的,既要防止見木不見林,也要防止粗枝大葉。
整體觀察,首先要與對象保持一定距離。我們的視域,是呈放射狀延伸的,視點離對象越近,視域內所包含的物象實際區塊就越少。離對象太近,局部會被放大,視線也就越難從局部中擺脫出來。在石膏像寫生時,視點最好定在石膏像高度的3倍之外。
比較地看
任何一個局部,都存在於整體之中。只有把一個局部和其他局部作比較,才能顯現這個局部的真實面目。對細節的刻畫,也只有在對整體的把握中才能得以實現。
比較是觀察的法寶。比較地看,就是要通過比較,尋找出對象各部分的差異,使對象形體的大小、空間的遠近、邊緣的虛實、明暗的強弱等關係都有序地呈現出來。我們平時常説,作畫時要“畫左邊看右邊”,説的就是比較,要求在繪畫過程中始終用對比的眼光審視畫面的各個部分,尋找他們之間的對比度。這種觀察經驗在把握畫面空間關係、虛實關係、明暗關係時尤其重要,因為沒有前無所謂後,沒有虛無所謂實,沒有明無所謂暗,離開了比較就難有合理結論。就拿明暗調子來説,理論上講,石膏像素描畫面最黑和最白的地方往往只有一個,在明暗表現時,暗部與暗部之間、亮部與亮部之間、暗部與亮部之間要加以比較,特別是亮部的灰麵,變化非常微妙,只有通過相互比較,才能理出次序,表現出豐富的層次。
抓形是石膏像寫生的難點,石膏像寫生過程就是對形體的把握過程。形是比出來的,在抓形時石膏像各部分大小比例要多加比較。比較的方法很多,比如比例法、坐標法、找形法、垂直線檢測法等等,教學時要善於引導學生綜合使用這些方法比較形。
立體地看
形體就是形狀和體積,形與體是不分家的。要畫得立體首先要看得立體,立體的觀察物象,是在二維的平面上,營造三維的立體幻象的前提。
石膏像體積真實可見,但有些同學就是畫不出體積,原因就是缺乏形體的認知,不理解結構,看不到面的轉折關係。在石膏像寫生時,要立體地看,對石膏像的體面關係進行全方位的觀察,確定轉捩點,找出縱深面。看得不真切的地方可以用手去觸摸,排除紛雜光線干擾,感知形體起伏轉折。體積歸根結底是因為面的方向改變,不管是用明暗方法表現還是用線面結合方法表現,觀察時對相關面的走向的判別都應該放在第一位。面的方向轉換産生相應明暗變化,畫明暗其實就是表現面的起伏轉折,表現體積。當面轉到特定視覺角度就出現了“邊緣線”,“邊緣線”其實是一個壓縮的面,是有厚度的,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觀察的角度就能找到這個面的走向和轉折關係,也就清楚了這個“線”所承載的體積內涵。
結構地看
石膏像的結構應該説是比較清晰的,因為石膏像教具原型大多為精典雕塑,已經經過藝術家的理性思考和藝術概括。儘管如此,它的結構也不是外顯地呈現在畫者面前,往往隱藏在石膏像豐富細節和紛雜光影背後。結構地看,就是要剝離現象看本質,通過對表面現象的感知,看到石膏像的內在結構和相互組織關係。石膏像結構比較複雜,只有對其內在結構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準確描繪,因此,學習石膏頭像素描,要學習一些藝用解剖知識。就拿石膏頭像“小衛”來説,頭部的外部形態特徵是由內在頭骨結構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對頭骨結構和臉部肌肉有所了解。完整石膏像還包括頭、頸、肩關係,所以我們對頸部和胸部解剖也要作研究。“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帶著理解去看,才會事半功倍。
形式地看
英國視覺藝術評論家克萊夫·貝爾指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原本就存在於自然之中,表現的含義,就是找到恰當的形式語言。
石膏像這一繪畫訓練載體,材質單純,形象劃一,形式訓練的局限性較大,但這並不意味著石膏像素描可以不講究形式。素描是技術和藝術的統一體,一幅優秀的石膏像素描不僅是純熟技法的表露,更是獨特感悟、個性語言的彰顯。在石膏像寫生時要學會形式地看,
感受石膏像本身的美感,挖掘石膏像背後蘊藏的形式要素,尋找表現的可能。形式地看是基於對形式的認知基礎上的,有了形式知識的支撐,有了形式實踐的積累,才能主動地用形式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形式地看其實就是尋找物象的啟示,對接過去的經驗,進而生發出種種可能。同一個“小衛”,可以以不同的素描形式出現,有的構圖勝,有的用筆勝,有的節奏勝,充分詮釋了形式的存在價值。畫面構圖的主次虛實,用筆的鬆緊緩急,節奏的強弱疏密等等都是石膏像素描形式美的具體表現形式。筆觸和肌理本身也是形式語言,不同的工具、材料會産生不同的筆觸和肌理,要多加嘗試並加以利用。形式是從物象元素中昇華而來的,表現力強的作品,形式意味往往也比較濃,但也要避免故作玄虛,為形式而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