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國際學校受青睞 各路資本爭高端教育蛋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6 10:28:27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張淼/漫畫

張淼/漫畫

近日,北京新開一家頂級國際學校——北京鼎石國際學校,此事件再一次引發業界聚焦。國際學校作為一批特立獨行的個體,它們的數量雖然不多,卻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層次;它們的準入門檻雖然很高,卻讓許多富裕階層趨之若鶩。作為一種高端教育模式,隨著需求量的增加,國際學校正引來越來越多教育投資者的青睞。

歷史短暫行業發展差距較大

十餘年前,提起國際學校還是一個陌生而新鮮的字眼;十餘年後,國際學校已經遍及全國各大發達城市,它們數量雖然不多,卻成為眾多富裕階層競相追逐的對象。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它們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按照招生對象來説,國際學校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解決外國使館僱員或其他外籍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而設立的,它們不招收中國籍學生,如北京京西學校、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等;第二種是由民資創辦的,兼招收外籍學生和中國籍學生,像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這樣的。”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執行校長范勝武表示,隨著近幾年國際學校的熱捧,一些公立學校也開始辦國際班或國際部,如十一學校國際部等,但嚴格意義上講,它們算不上國際學校。

作為全球資訊化時代下的特殊産物,國際學校在我國發展的歷史十分短暫,以北京的30余所國際學校為例,除兩三所因特殊原因建校較早外,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建校時間都在10年內。由於缺乏歷史積澱,直接導致了國際學校品質的良莠不齊,行業差距也比較大,反映在學費上,最低每年七八萬元,最高的每年 20余萬元不等。

“一方面,國際學校的準入門檻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那一套選拔標準;另一方面,國際學校的發展尚處在摸索階段,既要擺脫傳統的教學套路,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理念,這難免會出現文化上的差異、理念上的分歧。此外,國際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還有許多問題,什麼才是真正成熟的國際學校?目前尚沒有一個固化的標準。”在談到國際學校差異化問題的原因時,范勝武如此説。

利弊相存考驗國際學校內功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國際學校的核心吸引力在“國際”二字,因此它們必須走國際化道路。目前,國際學校主流的課程有三類:一是AP課程,即美國大學預修課程,它被40多個國家的近3600所高校承認,包括哈佛、耶魯、康橋、牛津等;二是IB課程,即國際預科證書課程,它主要被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部分高校以及澳洲全國高校承認,在中國只有南京大學等極少數大學承認;第三種是A-level課程,即英國高中課程,相當於英國的“高考”,是大部分英國高校招生的首選。選修何種課程,對應著將會以何種形式進入大學。

“國際學校是體制外學校,沒有中國學籍,入校的內地學生必須簽署‘放棄中國學籍聲明書’,理論上説不是‘中國學生’了。”北京世青國際學校培訓中心主任李錳説。這就意味著,選擇就讀國際學校,未來基本上只有出國讀大學這一條路。但是,國際學校的大學入學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2011年,在英國頂級名校——康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面試中,來自北京國際學校A-level班的一批同學鎩羽而歸。“名校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非常看重,但是在30分鐘的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的問題有一半我都無法聽懂。即使聽懂了,也很難完全用英文表述出來。”一位學生説。

“目前,一些國際學校並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而刻意追求生源,甚至肆意降低入學標準,這進一步導致教學品質下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趨利避害的問題上,國際學校仍需苦練內功,真正做到品質為王。

盈利模式單一或面臨隱性風險

在談到國際學校的生存現狀時,李錳表示,多數國際學校都是企業或商人在辦學,是按照外企的方式在運作,這讓它們難以回避財務問題。對於普通人群來説,國際學校動輒十余萬元的學費堪稱天價。

“國際學校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學費,有的也會得到大公司的贊助。當然,國際學校的成本也非常高,就師資來説,優秀學校的師生比在1:8左右,這需要大量的開支,且外教及管理人員居多的情況下更甚。除此之外,租金、硬體等成本也高居不下。”北京漢通教育市場部經理吳越説。

單一的盈利模式,註定讓國際學校面臨著財務管理上的隱性風險,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在這方面,南洋國際學校的前車之鑒尚歷歷在目。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南洋教育集團曾投資8000萬元,在洛陽建立了南洋國際學校,靠著特殊的行銷策略,集團先後在太原、濟南等全國多個城市建立了超過10所國際學校。然而,僅過十餘年,由於經營不善,生源急劇下降,直接導致集團陷入資金“黑洞”,多所南洋國際學校相繼倒閉,或拍賣變現。

對此,北京某教育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做國際學校,需要解決土地、教師等各項資源,需要大把的現金流,甚至還要做好10年不盈利的準備。“王府國際學校背後的法政集團,是做房地産起家的;匯佳國際學校的校長王志澤,是前北京海澱區教育局局長;樂成國際學校背後的樂成集團,也是做房地産的。”該負責人表示。

競爭化趨勢初現需回歸教育本質

上世紀後期國家開放教育領域後,民辦教育經歷了一個繁榮生長期,進入新世紀後,國家又多次出臺相關法規,“鼓勵民資進入教育領域”。國際學校作為民辦教育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説每一次的發展都與政策休戚相關。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開放,國際學校或將迎來一波發展新浪潮。

“國際學校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氛圍,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國際視野為主,因此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李錳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高端教育需求者的增多,勢必會導致國際學校間出現競爭化趨勢。“近期我從國外媒體那裏得到一些消息,很多西方企業家對投資國際學校保持熱情態度,他們已委託了大量的在華媒體做前期的調研工作,瞄準的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到這個隊伍,它們正委託留學仲介或者社會機構入校承辦國際班、國際部。”

“國際學校給學生們增加了更多選擇,讓更多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這是好事;而且,教育多樣化本身也是一種趨勢。但是,辦學者必須深入了解國際教育的本質,不要簡單以為在學校面前加上‘國際’二字,就真成國際教育了。”對於國際學校未來的發展趨勢,吳越表達出了這樣的憂慮。(商報記者:李立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