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同學”可能不再是朋友而是資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17 14:22:41 | 文章來源: 天津網-每日新報

繼“拼爹”後,“拼同學”再次成為流行詞:最近西安有位富裕的家長(微網志),明知孩子成績不好仍要花8萬元報名,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結識好同學,以備日後辦事有“硬關係”。教育專家指出,只為積累人脈的拼同學,將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學生和誰做朋友感覺最重要

“和誰做朋友是因為聊得來,不會看對方成績好不好、父母在哪工作。”記者上周就拼同學話題,在本報小記者團中進行了調查。絕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在交朋友時並不會過多討論家庭背景及父母的收入情況,他們更看重對方能夠有共同話題、愛好以及性格因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經濟收入的高低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同學們之間話題和愛好的形成,這方面的影響可謂是潛移默化的。

中國政法大學(微網志)心理諮詢中心一項針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調查顯示,家庭經濟狀況的差距是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困惑的原因之一。“那些家裏條件好的同學經常聚餐、出去買東西,他們一頓飯花的錢夠我吃一星期的。”高校大二學生小妍説,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有許多共同的話題,比如説起品牌和時尚,她根本插不上嘴,只能把自己“藏”在自習室裏啃書本,而室友們見她整天拼命學習也難免冷嘲熱諷,這讓她越來越壓抑。

家長最真情誼應不應該早作打算?

“拼爹”之後“拼同學”,家長怎麼看?調查中,大部分家長表示“拼同學”的想法過於功利,並不靠譜。不過也有一部分家長表示,正因中學的情誼最真,才要儘早為小孩投資人脈。“我讓他上名校,不是非要讓他學習多好,而是讓他交一幫名校裏的好同學,你想想,名校裏的那些同學都很厲害,就業後在各行各業肯定是出類拔萃的,我兒子有了這些同學,就有了強硬的關係網,以後在社會上辦個啥事情不是很容易嗎?”

調查還有很多地方在“拼同學”

走訪中記者發現,其實一些教育機構已經打著“拼同學”旗號,向家長滲透這方面的“門道”。“我帶著女兒去了留學(微網志)仲介,工作人員推薦我們上英國常春藤名校,他們一直強調在那裏讀書,接觸的都是高端人才,將來孩子會有很好的人脈。”

實際上,熱衷於“拼同學”的不只是為孩子謀劃的家長,形形色色的“總裁培訓班”、“MBA(微網志)高級研修班”中,有多少人抱著“拼同學”的目的混跡其中?甚至“拼同學”也不只是一種個人行為,當各類學校在校慶活動中推出所謂“傑出校友名錄”時,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拼同學”?

專家教育資源不均衡所致

“關係”本是中性詞,建立高層次的社會關係,並不必然意味著投機取巧、腐敗交易。只不過,如今該詞彙在社會中的污名化,難免讓“拼同學”受牽連。“拼同學”實則是在拼一種概率,即名校學生的成功概率相對較高。追根溯源,這種高概率來自教育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均衡——進入好小學是進入好中學的先決條件,進入好中學是進入好大學的先決條件,而畢業于名牌大學又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先決條件,於是家長“拼”名校就更可能為孩子“拼”出來良好的未來關係。與其説是“拼同學”家長的價值取向有問題,不如説是不均衡的教育資源讓家長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按理講,作為師大校園媒體《繼之青年》的負責人,李瑞雪是崔博翔和劉薇的“上司”。但在學校裏,這兩人卻給這個“領導”取了一個霸氣十足的外號:“能量帝”。幾年時間裏,三個人也互相選擇彼此,成了最貼心的“鐵三角”。用他們的話説,因為這段友情,他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改變了自己。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