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生説自己的故事:留學不平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1 09:43:06 | 文章來源: 北青網

一個曾經是藝術生裏的小留學生,一個曾經是藝術生中的落榜生。過去的起點並不相同,但現在他們準備走同樣一條道路:不懈地去追求純藝術。搞藝術需要天賦,但成為藝術家依靠天賦遠遠不夠的,後天的努力同樣重要。兩位藝術生用他們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藝術生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並不那麼輕鬆,只有“守得雲開”才能“見月明”。

藝術生説自己的故事

另面藝術生 留學路不平

扎著長頭髮,有著十足的“藝術范兒”,舉辦和參加過近50場藝術展,在國外先後斬獲了五項藝術大獎,最近還在國內獲得了(今日美術館頒發)Chris Wain wringht獎。他,就是青年藝術家姜培源。

有著藝術家身份的他曾經還有過另一面經歷:身為一名小留學生、藝術生,在英國生活了近10年。為賺取生活費在服裝店、餐飲店、超市打過工,厭倦了在國外天天吃比薩的日子後,現在他成為了一名“海歸”。

2000年,高中畢業之後,姜培源放棄了在國內讀大學的機會。他回憶道:“當年確實是抱著對於未來的幻想和對西方當代藝術的熱愛,最終選擇了在英國伯明翰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繪畫。”畢業之後,繼續選擇在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攻讀碩士。

兩年預科、三年本科、兩年碩士,長期的留學生活讓姜培源經濟上出現了問題。“我是做純藝術的,只能靠參加展覽獲獎和賣作品掙錢,但不是每次參展都能夠獲獎;而且剛起步時,想把自己的作品賣掉也並不容易。”於是,姜培源選擇了在英國一邊留學一邊打工的生活。

“在必勝客上班,工作日要做兩到三天的兼職,週末是全職工作,要工作到下午六點鐘。”姜培源對這段經歷的回憶離不了比薩。他説:“剛開始的時候,特別高興能夠在工作餐裏吃到比薩,還能把比薩帶回去給室友吃。可是時間久了,天天吃比薩讓我對比薩産生了厭倦,以至於對比薩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就是這段吃比薩的留學經歷,促使姜培源創作了獲獎作品《我再也不想吃比薩了!》。最終,這位對比薩“深惡痛絕”的青年藝術家贏得了以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院長ChrisWain wringht冠名的藝術獎項。

8次高考成就“求藝”之路

2012年7月18日,在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上,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高榮國憑藉攝影作品《孿》一舉摘得了“劉溢獎”。這部作品講述了12對雙胞胎的故事,他們的年齡均在50歲以上、長相異常相似,但是性格、氣質、命運卻不盡相同。

頒獎現場,著名藝術家劉溢在點評攝影作品《孿》時更是一度現場飆淚。“這是一部很令人尊敬的作品,一個有關於命運的沉重話題。在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種情懷:沒有太多的故意,也不會太保守。”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拍攝出連評委都為之落淚作品的青年藝術家,曾經在藝考的道路上一走便是八年,期間經歷了八次高考、七次落榜。

2001年,高榮國第一次衝刺美院,那年老師極力反對、周圍的同學更是不認同。“老師要求的是我們的升學率,反對我們報考中央美院。本來還有兩個同學一起參考,但是他們都選擇了放棄。”高榮國只好孤身一人前往南京,考試中的設計題目他沒看懂,之前甚至沒有人教過他素描靜物繪畫,那一年他“沒過”。

帶著“沒過”的壓力,高榮國第二年選擇了去天津復讀,可是當年中央美院設計專業的“考法”突然大變,高榮國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備考了……

2003年,他又去了北京,這次“挂”在了文化課上,他與專業課同名次的學生相比,文化課少了15分。

之後,又是一路敗績: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前後接連落榜了七次!

高榮國説:“我有六個新年都是在北京度過的,那時候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父母也不喜歡有人談論起我,自己更是討厭有人閒聊我的事情。”

憑一股子“憨”勁,2008年,高榮國迎來了他的第八次高考。“這一年,沒有進考前輔導班,而是和幾個同學一起租個房子畫畫,考試結果出來,專業課名次不錯,文化課也超常發揮。”

高榮國説,經歷了七次落榜,第八年考上美院反而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而談及第八年成功的經驗,高榮國只説了兩個字:“堅持”。

成功有經驗

姜培源:出國留學就要做好一切應做的準備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放棄國內高考,選擇去留學,作為一個過來人,姜培源説:“藝考生出國,大都是抱著幻想。我覺得他們一定要對專業有足夠深刻的理解,對目標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其實,高中生放棄國內高考,也不是沒有好處,比如早一些培養西方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吸收西方的感覺,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同時也能夠把握住許多機會。”

作為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的老師,姜培源為高中準備去國外攻讀藝術專業的學生提出了如下實用性的建議:

一、語言要過關。不過關去國外,既聽不懂課,浪費時間,也難以適應那邊的環境。

二、選擇性地參加英國式的教育培訓。英國是如何教書的?如何做出適合英國風格的作品?這些都不是普通培訓能夠解決的問題。

三、向過來人諮詢。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從國外回來,可以多問問他們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

高榮國:成功沒有唯一的定義

今年的高考中,也有很多的孩子落榜了,甚至還有和高榮國一樣落榜很多次。作為過來人,高榮國説:“藝術生落榜不代表作品不行,每一次考試面對的評委不同,要看評委是否喜歡。藝術沒有唯一的答案,成功也沒有唯一的定義。”

“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會很長,上大學不是唯一的目標,高考只是一個跳板,微不足道。考上大學以後要幹什麼,也是説不準的事。當然,有條件可以出國,但出國也不是人生最終的目標。”高榮國從未覺得自己很成功,也深知學藝術的痛苦:“壓力大是必然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很快靜下心來調整軌道。”

高榮國的竅門是:“先要喜歡一件事,當你堅持一件熱愛的事情,讓其他事都來輔助它便很難放棄。”

“要知道,單純為名利去做事,藝術生命會十分短暫;有時,只做眼前的事就好。未來的事,喜歡就一定能夠做好。”高榮國説。

專家“睛”點:“堅持源於信仰”

著名藝術家谷文達:

藝術不像其他的職業,學生畢業之後能夠進入到白領階層。在藝術院校裏,99%做純藝術的學生都會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很多學藝術的學生也因此最後放棄了純藝術,選擇像動畫設計、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等等非常商業化的職業,而只有真正對藝術有執著信仰的學生才能堅持到最後。在這些獲獎的學生當中,他們在從藝道路上都會經歷種種磨難,但是作為藝術的創造者,他們必須要面對一些現實性的難題,學生們一定要認識到,原創的藝術作品、先鋒的藝術作品要被認可,肯定要經歷一個長久的過程。

今日美術館副館長高鵬:

像大多數海外留學生一樣,姜培源的留學生活就是在餐廳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比薩、吃比薩、帶比薩給室友。現下大多數“海歸”面臨著一個困境,就是很難在國外起步自己的藝術事業,回國後又往往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其實,那些生活、學習在國內的學生難道就能逃脫這種艱難的境遇嗎?並沒有,面對畢業,面對工作,面對生活,又有多少藝術生能夠堅持下去,並且一直堅持著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文/李一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