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大師的二十歲 成名作品進藝術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9 09:55:13 | 文章來源: 新週刊

 
畢加索21歲時創作的《藍色自畫像》

哈維爾説,20歲的十年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你將收穫進展、英雄般自信、相對勇敢及樂觀主義。拉斐爾、畢加索和安迪·沃霍爾的20歲都印證了他的説法。

春節剛過,有志於讀藝術院校的孩子們就開始轉戰全國,踏上了藝考之路。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報考了數個考點,多的甚至要趕十幾個地方。僅杭州的中國美院考點,就迎來了超過3.7萬名考生。進入美術學院學習,是成為藝術家的常規路徑中的第一道門檻。

而對那些已經進入藝術學院學習的學生來説,大學與其説是作為制度的大學,不如説是作為場所的大學,在這裡,他們接觸到教授、藝術家或身兼教授之職的藝術家,有些學生也成為他們的學徒或助手,更多的人受他們的影響。畢業生作品展上,略懂當代藝術的人不用靠近標簽就能看出作者是哪個工作室哪位老師的學生。市場因素也早早進入學院,有早熟的學生入學不久已經能夠與畫廊合作。

儘管藝術院校進行的是一種廣義教育,並不僅僅為了培養職業藝術家,但畢業後立志成為職業藝術家的藝校學生卻越來越多。他們的20歲,聽過太多成功故事,對那種週旋在畫廊、藏家、策展人、批評家和各種藝術愛好者中間的風光生活也有憧憬。還有一些人,可能已經成為藝術産業鏈上的一環,知道藝術商業化的小秘密。畫得好的可能已經嘗過成功之味,作品可以賣到數萬塊錢一幅,也開始有訂單,有積蓄了。

而那些歷史上與現實中聲名顯赫的藝術家,20歲時在做什麼?

英雄般自信的20歲哈維爾在《1970-1976年劇本集》的“跋”中描述過20多歲的理想狀態:“當一個作家20歲的時候……他達到了對於自身的一種比較嚴肅的理解,開始用他自己的眼光看這個世界,找到他自己的方式來承擔這個世界和自身。然後,他差不多再花10年的時間去調查研究,把事情弄清楚,從各個角度上釋放這種對於世界的最初的經驗。這是一個重要的10年:一個獲得進展、英雄般自信和相對勇敢及樂觀主義的時期。”

一生創作了3.7萬件作品的畢加索,21歲創作了“藍色自畫像”,24歲創作了《拿煙斗的男孩》,26歲創作了《亞威農少女》。實際上,在20歲之前,他就已超越繪畫技巧而對繪畫本質有所觸及。

 
丟勒《自畫像》

19歲的丟勒遊學義大利四年,23歲即成為名動德國的藝術家。遊學經歷使他決心把更多時間用在工作上,而不是飲酒作樂,這一影響大概來自達-芬奇。

 
拉斐爾《自畫像》板面油畫

20歲的拉斐爾已經名聲大噪,成為佩魯賈的首席畫師。他的生活過得不像畫家,倒像是一位王子。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