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文藝界逐漸流行起一種清新審美風尚。這種清新審美風尚反映了當代人對清新審美需求的強烈渴望,表現了當代人對清新文化生活的期盼嚮往。清新音樂是清爽的曲風和隨意的創作。清新文學總是瀰漫著淡淡的哀傷,再興高采烈的喜悅也寫得很平和,再憤世嫉俗的情緒也寫得很冷靜。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裏,一些人在追求富足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嚮往純樸簡單的情調,似乎厭倦了奢華浮躁的生活。而清新這種健康的審美風尚則在吸收偏于柔弱和單薄的小清新文藝的合理部分的同時,也容納追求陽剛和渾厚審美風尚的大清新文藝。這不但有利於人的才能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於高尚人格的塑造。清新的審美風尚完全適應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清新的審美風尚反對驕奢淫逸,崇尚節儉樸素,符合中國當代社會發展需要。中國當代社會正在建設一個“節儉的國度”。節儉不是忍饑挨餓、不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是把人的物質消費定位在保障健康的水準上。過度消費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未來人類生活的理性選擇應當是縮小剪刀差,將過度消費的部分降下來,把正當消費不足的部分補上去。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崇尚節儉、反對驕奢淫逸。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紂的原因之一就是商紂王暴殄天物。在資源緊缺的今天,誰都沒有揮霍浪費的權利。文藝批評家劉潤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奢侈之風已經在很多領域蔓延,這不僅不利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培養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有百害而無一利。近年來,我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奢侈品消費大國,一些人認為“奢侈是一種新的、時尚的生活方式”,甚至喊出了“拜金有理,奢侈無罪”的享樂主義口號。而“奢侈,儘管已為一部分人所熱衷,但它不能代表一個社會的生活方式發展方向,也決不能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趣味和主流價值,我們要警惕和防止奢侈之風蔓延。”當今社會應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節儉”的優秀傳統。
其次,清新的審美風尚反對投機鑽營,提倡精神尋根,符合中國當代社會固本強基的發展要求。中國當代有些知識分子發生了雙重背叛,即不但發生了精神背叛,而且發生了社會背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句流行頗廣的話:“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這句俗語在今天蘊含了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中國當代不少知識分子就其出身而言是來自社會的基層,但是大多數都背叛了他們的社會出身。中國當代知識分子可以超越基層,甚至可以離開基層,這種超越和離開是在社會分工上與基層民眾有別。但是,精神的根必須牢牢紮在土地上,紮在基層民眾中。
最後,清新的審美風尚反對媚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順應了中國當代社會正在崛起的發展勢頭。正如德國作家歌德所言:“一個時代如果真偉大,它就必然走前進上升的道路,第一流以下的作品就不會起什麼作用。”當代中國正在邁向偉大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尊重各種各樣文藝作品的創作,但是那些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不能淹沒在眾聲喧嘩中,而應該發揮積極引領作用。清新文化力戒隨波逐流、左右搖擺、追逐狹隘利益,而崇尚求真務實。清新文化雖然強調創新,但這個“新”不是一些沉渣的泛起,不是一些老例的修補,而是在追求真理的基礎上創新。清新文化強調文藝作品反映真善美戰勝假惡醜的歷史發展過程。即使偶有正不壓邪的現象,也要表現出邪惡勢力必將沒落的歷史發展趨勢。中國當代有些作家藝術家不是弘揚正氣,而是熱衷於渲染暮氣和邪氣,極力描寫小人得志和正不壓邪。在一些反腐文學作品裏,腐敗分子花天酒地、順風順水,反腐英雄則是貧病交加、困難重重。人們感受不到基層民眾反腐的力量,更看不到正義力量終將戰勝邪惡勢力的發展趨勢。這些文藝作品令人泄氣、喪氣、悲觀、頹廢。
總之,清新的審美風尚不是暮氣沉沉的,而是朝氣蓬勃的;不是無病呻吟的,而是有感而發的;不是空洞無物的,而是充實有物的。在中國古代文藝發展史上,凡是提倡文藝清新之風的時期,都是進步的。在散文領域,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提倡古文、反對駢文,是一次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唐宋兩次“古文運動”都提倡“言必近真”、“不尚雕彩”,不但掃清了綺靡晦澀的文風,而且創造了平易暢達、清新自然的文風,出現了唐宋八大家,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在詩歌領域,唐代大詩人李白堅決反對初唐雕飾、艷麗、虛偽的詩歌頹風,認為綺靡不足珍,提倡“清真”詩風,和其他優秀詩人一道徹底廓清了浮麗纖弱、堆砌鋪排、無病呻吟的傾向,開創了盛唐詩歌的繁榮局面。因此,隨著清新的審美風尚的盛行,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一定會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