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擴招誤人子弟 功利主義造就不出藝術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3 09:42:48 | 文章來源: 搜狐文化

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教授郭文景:

缺少真正意義的藝術教育

我覺得就目前中國的藝術教育狀況,投身其中的青年人越來越多是好事,就中國總人口來看,接受藝術教育的人還是太少了。

教學和舞臺必須相結合

今年藝考報名人數增多,我認為是件好事!報考中國美術學院的人數竟然達到了9萬人。算一下每個人600元的報名費,僅僅考試這一項,學校就入賬五千四百萬。從經濟利益層面,藝術院校當然是樂意有更多的考生報考。我希望所有的藝術院校都在保證教學品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多招收學生,它是創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選項。的確,很多人是因為唸書不行了,趕緊轉藝考,但我覺得一個人一輩子進一次高校,有一張值得驕傲的文憑,也是好事。

成就一個音樂家,教學和舞臺是必須相結合的。一流的教育如果沒有一流的舞臺,一流的音樂家是不可能出現的。郎朗的成功是天才加機遇,不可批量複製。郎朗正是因為走出去了才有了巨大的提高。在當今時代,沒有世界化的舞臺就不要想能造就出郎朗,而這個責任也絕不是教育可以完全負擔得起的。所以,我覺得就目前中國的藝術教育狀況,投身其中的青年人越來越多是好事,就中國總人口來看,接受藝術教育的人還是太少了。

應該先蓋廟後培養和尚

我還記得在一個研討會上,某音樂學院的聲樂老師貶低師範學院的教學水準。當場遭到反駁,“你們一年才教幾個學生?!還要教壞幾個,最後真正出來的也就是一兩個。”説實在的,我們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教育。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整體的文化藝術氛圍,在歐美的美術館裏,你總會發現一群群的小孩子趴在地上臨摹作品,或者畫自己的畫,那是浸潤型的藝術教育,他們的藝術思維和修養會伴隨一生,我們現在是根本做不到的,但也絕不能因為做不到而不作為。

我自己教的作曲專業是音樂藝術象牙塔尖上的專業,多年來我深感寂寞,無人問津。今年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20年來第一次在外地招生,在杭州基本上也是無人問津,大多數人知道我們學校的要求就不來考了。但我在想,象牙塔尖越高就越需要底座大而堅實,所以我是藝術院校擴招的支援者。雖然藝術教育迅速擴張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但我持樂觀態度,應該“先蓋廟後培養和尚”。儘管有相當的功利性,但效果還是會有的。

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張國勇:

功利主義造就不出藝術家

音樂對學習者的天資要求很高,很多學校在昧著良心招收一些根本沒有天資的學生。那些老師的錢是掙到了,但當上課時面對這些明知不可鍛造的料時,其實內心也是很後悔的。

有功利心藝術一定有假

藝術是沒有功利的,唯有“真”才會有“美”,才會出現“善”。因此,我認為從事藝術的人絕不可把自己與社會、生活割裂開,藝術家只有融化在生活中才會成就藝術,才不會僅僅是用一個“秀”營造虛幻的文化藝術強盛。

要知道,一場音樂會、一個歌劇製作都不會産生驚天動地的效應,藝術史在平常中産生不平常,而不是在不平常中産生不平常。我認為,只要有功利心,他的藝術就一定是假的。學生們懷揣著夢想走進藝術院校,但如果想要像郎朗一樣出來,那就是虛幻的功利主義;還有一些孩子因為考不上綜合大學轉而參加藝考,這是現實的功利主義,他是不會成功的。

郎朗這樣的音樂家,中國一兩百年都不見得出一個。他必須是各種不同的因素,在正確的時候,正確地融合,才能夠出現。郎朗的成功不僅是他個人的才華,還有一個了不起的父親(20多年的犧牲,其他父親很難做到),時代的需要(兩百年前的保守時代不需要郎朗這種類型的人)。在今天多元化時代,人們不僅在聽也要看,需要各種感官刺激。郎朗完全吻合了社會最大需要。此外,在今天商品化極強的時代,藝術不走市場無法生存,郎朗有好的機遇,好的經紀公司為他包裝推廣,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成功先決條件。我要告誡那些懷著虛幻夢想的孩子們:你是為藝術而來的,而不是為郎朗而來的。如果一開始目標就不對,那你就不會是一個音樂藝術的傳道者,靠投機取巧,音樂是學不好的。

擴招誤人子弟貽害後世

音樂對學習者的天資要求很高,現在正好趕上就學難、人口多、大學要盈利、教育市場化,很多學校在昧著良心招收一些根本沒有天資的學生。那些老師的錢是掙到了,但當上課時面對這些明知不可鍛造的料時,其實內心也是很後悔的。我認為,現在的藝術院校擴招是扭曲的功利主義,把包袱扔給了後面的人。

我恰恰是既從事教學工作,又在藝術院團承擔著藝術生産的責任,因此對文化産業鏈有更深的感觸。今天要求文藝院團走市場,就像是學游泳一樣,必須把人先扔到游泳池裏,但現在是誰來給游泳池注水。藝術院校擴招也面臨這個問題,文藝産業對藝術人才的需求是不匹配的,它與我們經濟飛速發展也是不相匹配的,現在的盲目擴招,將直接耽誤孩子們未來的就業,後患無窮,我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現在藝術院校擴招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比如四川音樂學院一年招收6000人,就算四年制,在校生達到了25000人,這是不可能達到精英教育目的的。就好比義大利克萊莫納的制琴師,一個人一年也就是兩把琴,這種手工制琴的音質絕不是流水線機器製作一年成千上萬批量生産能比的。中國的音樂教育需要重新厘清,大眾音樂教育不要跟專業音樂教育混淆,分工越清晰,水準上升得就會越快越高,現在的狀況是一鍋燴,水不漲船不高,好壞不分。

最後,我還要講一點,郎朗的成功是屬於世界的,不屬於中國。不是我們擁有了郎朗或者出了幾個郎朗,得了幾個大獎,中國就成為了世界文化大國。我認為,評定一所音樂學院的教學成果,就看畢業生的就業比例和在世界重要樂團和歌劇院佔有多少席位。這才是硬指標。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