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最慘烈的週末”十萬考生為“名校入場券”奔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3 18:17:15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自主招生還是少數人的遊戲

“撞車”的熱鬧讓大家忽略了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只是高考考生中一小部分,自主招生還是少數人的“遊戲”。

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為933萬,雖然近幾年這個數字都在下降,但估計2012年的考生人數不會低於900萬。而自主招生方面,今年參加“華約”聯考的有4.7萬人,參加“北約”聯考的有2.8萬人,參加“卓越聯盟”聯考的人數為3.5萬人,參加復旦大學“千分考”的為1萬餘人,加起來也就是10多萬人。這其中,很多考生是重復報名,也就是説,參加這4次考試的實際人數肯定不足12萬。即使再加上其他幾十所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全國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也到不了20萬人。

實際上教育部規定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就是5%,特殊情況也不得超過10%,“其實高考還是高校錄取考生的主要通道”,上海交大招生辦主任陶正蘇説。

換句話説,看似熱鬧的自主招生考試,和大多數高三考生沒什麼關係。

與此同時,大學轟轟烈烈的自主招生和中學教育之間仍然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

今年,退出“北約”的復旦大學推出了“望道計劃”自主招生試點。今天和昨天,“望道計劃”舉行面試,其中蘇浙滬地區237人,全國其他地區586人。

經過了一天半的面試,復旦大學一位文科教授感慨,目前國內中學教育體制的改革跟不上大學的改革,“大學改革走得很快,但是中學還是在應試的模式裏面。”

這位教授認為,目前中學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兩點:一是學生在中學期間學習的時間太長,課外時間太少,所以有大量需要讀的書都沒有讀,只能用碎片的時間去讀網路上的文章,“《明朝那些事》就是他們讀的歷史書”;二是因為應試教育,所以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思維比較欠缺,這是整個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

而另一位參加面試的文科教授很同意這種觀點。“中學和大學之間真的是有一個很大的斷裂”,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問過這兩天面試的同學,有的同學每週7天完全不休息,有的一週休息半天,最多一週休息1天,幾乎沒有正常休息兩天的,“文科是需要大量時間去閱讀的,這樣天天學習哪有時間去閱讀?”

自主招生需要寬容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2003年開始以來,爭議聲就沒有斷過,儘管目前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教育界人士呼籲,對於這一力圖打破“一考定終身”的改革嘗試,希望考生、家長、中學以及社會公眾都多一點寬容。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表示,高校自主招生一路走來,招考模式不斷改進從“各自招生”到“高水準大學學業水準聯合測試”;從注重筆試成績,到加大面試權重,逐漸突破傳統應試模式;從單一招考方式,到打造人才的綜合評價體系、優化人才選拔標準、創新多樣化選拔錄取模式……高校招生,有了自主權,怎麼用好,責任重大。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則表示,任何一個改革都要循序漸進,“我們也在和方方面面不斷溝通,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方面作出一些新的嘗試和探索,使得我們人才選拔更加科學、更加有效,也避免現在出現的各種各樣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則建議探索兩種招生模式:一是重點大學先組織聯考,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正式被錄取,不必再參加高考;二是在統一高考後,部分高校組織自主招生選拔,根據自己所需劃定不同的高考分數線,各校自主選拔則以面試為主,儘量不增加學生的負擔。而無論是採用哪種招生模式,都應該讓考生有機會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自主”應是雙向的。如此,才能推動中學素質教育,並促進大學提高辦學品質。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