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虛擬展覽將催生藝術的第二生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5 10:23:31 | 文章來源: 數字美術館
  虛擬世界的出現引發了人類社會深刻變革,人類的生存方式在今日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基於網際網路之上的虛擬世界已經深深地影響了現實社會,人們可以在社交網站上交友,在購物網站上消費,在資訊網站上了解全球時事……這個現實之外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幾乎無所不能。而現在,藝術也將進入虛擬時代,通過搭建虛擬藝術世界的平臺,藝術創作和藝術展示都將變得更加輕鬆,未來藝術的第二生命,即將在賽博空間中誕生。  藝術界從來不缺乏末世論,當代藝術已走入窮途末路的論調常見於各種批評文章。藝術機構的諸多問題也不斷顯現:拍賣雖然火爆,但假拍、拍假疑雲始終揮之不去;時下並不景氣的畫廊業,還時常還鬧出名畫被盜的風波;就連故宮、國博這樣的公立藝術機構在2011年也多次引起公眾質疑。現實世界中的藝術機構當然不會因上述問題而全部關門,但我們是不是可以在著手解決問題的時候,試著在新的空間裏創造更加合理有序的藝術世界?


張曉剛虛擬展覽

 

  在虛擬世界中進行藝術創作和展示、藝術研究和收藏,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已經不是遙遠的事情。通過建設網路展覽展示平臺,將藝術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實現網上觀展已不再是問題;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手段,還能在虛擬世界中舉辦現實空間中從未有過的展覽,而建設沒有實體空間的美術館、畫廊和拍賣行,也已經不再是夢想了。  可以試想一下,在一個由網路連接的虛擬世界中,沒有任何現實的阻礙,時間和空間都不再是問題。美術館不用擔心夜晚的到來而閉館,展覽也沒有任何撤展的憂慮;展示的作品都將以數字化呈現,沒有任何被盜的風險,甚至還能省去作品高昂的保險費用;觀眾不再需要為了一睹大師作品的風采而排上數小時的隊伍,也不用再忍受展廳中擁擠的人群和污濁的空氣,更省去了為看展覽而浪費在路途上辛勞。無論是對於展覽的舉辦機構,還是藝術作品的接受者來説,在虛擬世界中舉辦和觀看展覽都將省去許多麻煩。  虛擬展覽將會以這樣的形式舉辦:藝術機構通過前期策劃確定展覽主題並選定參展藝術家,然後徵集作品的數字化影像和相關資料,最後將這些資料上傳至數字展廳中事先設計好的位置,展覽就可以開幕了。這個展覽將是可移動的和永不落幕的,將能一直以全新的面貌,在移動終端上迎接各個時代的觀眾。對於觀眾來説,看展的過程也變得輕鬆無比,帶上耳機就能聽到語言介紹,不用再為是否要花錢排隊租一個語音講解而猶豫,可以方便地通過數字化高清影像近距離接觸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夠以任何舒適的方式看展覽,而不是在展廳裏疲憊不堪地奔走。  藝術機構的選擇也是藝術的選擇,數字化是2011年谷歌啟動藝術計劃以來各大藝術機構發展的新方向。而美術館、博物館的數字化,最終也將成為建設虛擬藝術世界的基石,藝術展示首先實現進入虛擬世界將引發一場革命,藝術朝著虛擬世界邁進的腳步已勢不可擋。  虛擬展覽是網路化虛擬世界的産物,也將成為虛擬藝術世界的一部分。數字美術館(vrdam.com)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龐大藝術生態平臺,當代藝術將依託這個平臺朝著虛擬世界前進,虛擬展覽在數字美術館中的實現標誌著藝術已經正式步入虛擬世界,藝術的第二生命將在虛擬展覽中誕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