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科院院士談應試教育 稱按部就班上學扼殺好學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4 10:14:09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音樂和繪畫的浸染讓自己遠離蠅頭小利

與數學的緣分似乎在冥冥中註定。

雖然對文藝興趣濃厚,但王元自覺天分不夠,高考第一志願他填報的全是電機、化工一類的工科專業。

考慮到數學是冷門,王元把它放進了報考志願的替補隊伍,沒想到這個保底的選擇讓他最終走進浙江一所並不知名的高校——浙江英士大學數學系。因此整個大一,王元都在考慮重新參加高考,“轉到工科去”。

王元19歲那年,英士大學併入浙江大學,老一輩數學家陳建功、蘇步青均多年執教于該校。

身體不太好、動手能力不強,王元決定一心一意研究數學,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數學研究之旅。

24歲時,因為與波蘭數學家合作的兩篇論文發表,王元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全國範圍的“被宣傳”,有中央媒體甚至用整版篇幅報道了這項誕生於新中國初期的國際化成果,這在當時的年輕人中絕無僅有。

相較于現在不少十佳少年、神童大學生,盛名之下頓覺飄飄然,王元當時並沒有“一吹(捧)就暈了。”

“我不怕吹,因為心態成熟了,知道自己只是做了一點很小的工作”。王元説,這正是得益於當年音樂和繪畫的浸染,“那些深厚的意境使人凈化,讓人知道最高級的享受,不會再去貪圖蠅頭小利”。

多年後,在很多中學裏演講,面對充滿激情和和夢想的青少年一代,王元常常深有感觸地告誡,“中學時代一定要全面發展”。

回顧王元的道路,如果太重名利,就不會有此後長長一串華麗的成績單。

1957年,他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證明了2+3(王元證明的2+3表示的是: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至多兩個質數的乘積再加上至多3個質數的乘積——記者注),這是中國學者首次在這一研究領域躍居世界領先的地位。

1973年,他與華羅庚聯合證明的定理,受到國際學術界推崇,被稱為華-王方法。

“當年全國宣傳我的時候,我才20多歲,如果不是之後一直努力,現在80多歲了,你也不會來找我了。”這位見慣神童隕落的老人笑言。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