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應試教育夾縫裏 父母如何才能不成“禍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06 11:00:27 | 文章來源: 海峽都市報

“今天中國教育遇到了新的問題,中國的孩子正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種種誘惑和壓力之下,中國的父母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惴惴不安與憂慮。”

著名教育學者,《明日教育論壇》主編張文質在他的新書《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業》前言中這樣説道。他説,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家庭最核心的工作,父母如何才能不成為孩子的“禍害”,父母如何避免教育孩子過程中常犯的錯誤,都是我們今天要思考的問題。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經常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問張文質,對孩子進行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張文質總是告訴他們,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了陪伴這個“1”,後面再添加上去的“0”才有意義。

著名學者季羨林在晚年曾經這樣寫道:“這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過早離開了母親,如果有可能,我寧願什麼都不要,也要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可見,父母和孩子在一起,陪伴他,引導他,幫助他,鼓勵他,應該成為父母應盡的第一責任。

張文質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每天有8%的父母沒和孩子説一句話,一週時間裏孩子和父母一起用餐的次數達到7次以上的不到一半,孩子有煩惱找父母交流的不到15%。張文質痛心疾首地呼籲:孩子在童年時,你不和他生活在一起,你不和他一起用餐,不陪他説話,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你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交流。

因此,他説,“無論去哪謀生,你一定要帶上孩子”,“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

孩子最討厭父母説這些話

前不久,張文質在全國近百所學校,從小學到高中,針對“60後”、“70後”父母的孩子,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孩子最討厭父母説的那些話。

所有父母都會説的一句話是:“你看人家×××,成績那麼好,你呢?”而最傷孩子的一句話是:不要試了,“ 你肯定不行!”父母最自以為是的一句話是:“我還不是為了你好。”最不理解孩子成長特點的一句話是:“跟你説了多少遍了,你還是記不住。”後果最嚴重的一句話是:“你太讓我失望了!”(升級版本: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

張文質説,教育孩子時要記住三個原則,一是尊重孩子的活力,對孩子擔當;二是做孩子的守護神;三是別小看孩子的智慧,一定要向孩子學習。

教育學上的破窗理論

美國斯坦福大學一名心理學家在1969年曾做過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中産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街區。結果停在雜亂街區的那一輛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停在中産階級社區的那一輛,一個星期都無人問津,而當心理學家用錘子將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

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論”。如果沿用到教育學上,就是好比一個房間裏很臟,就會有更多的人把臟的東西扔在這裡,而一個地方很整潔,大家都會有意識地去維護它的整潔。“破窗理論”提醒父母,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同時,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保持家庭的整潔,提醒孩子也要勤於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一個愛好勞動的孩子,對孩子形成良好的金錢觀也有很大影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